罗亦农牺牲后,周总理把脸埋在水盆里边哭边洗,4天后叛徒被击毙

睿智历史言 2023-04-27 23:10:54

1928年4月14日晚,形形色色的男女正出没于上海某歌厅。一对穿着考究的夫妇也沉浸其中,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颇有上海名流的意味。

但没人知道的是,看似轻松惬意的两位,心里压着千斤重的石头。他们的口袋早就到了无法言说的窘迫地步,现在的享乐,已经是最后的体面。回家后,两人商讨了一夜。

次日一早,妻子便乔装打扮了一番,偷偷溜进公共租界巡捕房政治部,告知对方自己手里掌握了350多名地下党员的名单以及大量重要情报。

只要给她50000美金和两张去德国的护照,自己就可以交出这些资料。

她的举动,导致当天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罗亦农,在公共租界戈登路望德里遭到逮捕。

罗亦农

短短6日后,随着上海龙华刑场的一声枪响,一颗流星划过中国上空,那是一个最热烈的革命者的陨落。

得知这一消息,向来坚强的周总理再也忍不住,把脸埋在水盆中边哭边洗。

红星之陨落

1928年4月15日,周总理正在办公室查看文件,不知道哪个人连招呼都没打,便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他思路被打乱,抬头一看,是时任中央政治局秘书的邓小平。

总理眉头一皱,小平向来稳重,今天怎么如此冒失?这个节骨眼上,莫非是反动派又搞出了什么幺蛾子?

谁知,邓小平接下来的话,比周总理预料的还要糟糕——罗亦农被捕了,现在落到了国民党的手里。他的大脑出现了瞬间空白,但很快冷静了下来,让邓小平把事情事无巨细地讲一遍。

周总理和邓小平

这天早晨,邓小平与罗亦农会面,交接完一些事务后先行离开了。事情到这里都还正常,可当他刚迈出门口,冷不丁看到中央特科的眼线不着痕迹地打了个暗号,意思是让他快走,刻不容缓。

他回头看看罗亦农所在的方位,已经连通报都来不及了,只能自己先行藏匿起来。

一分钟后,一群租界巡捕赶到,将他们会面的地点包了个水泄不通,没来得及撤离的罗亦农同志被直接带走。

最亲密的战友吉凶未卜,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周总理来不及多想,迅速下达想方设法、不顾一切代价营救罗亦农的指令。

可如今国内局势如此动荡,我党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主义下根本无法在明面上行事。

国民党的暴力镇压还在继续,没有舆论和谈判的筹码,用金钱赎出来更是没有可能。

无数的金钱和精力砸进去,还是眼看着各条路被堵死,组织毅然决然地决定赌一把——武力截囚。

另一边,敌人威逼利诱罗亦农交出共产党的机密。但罗亦农何许人也坚定的信仰和对革命的期望支撑着他一路热血前行,如今又怎会向反革命势力低头?

被折磨了几天,他还是毫不松口。蒋介石恼羞成怒,直接宣布枪决罗亦农。

21日,组织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潜伏在押送罗亦农去刑场的必经之路上。

左二为罗亦农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国民党太狡猾,为避免出现意外竟在行刑前一天,转移了罗亦农的关押地点,让我方扑了个空。营救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当天,年仅26岁的罗亦农英勇就义,成了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位牺牲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民党为何抓他

成为某个岗位上第一个牺牲的同志,不是什么好消息。

从湘潭籍籍无名的毛头小子,至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党校首任校长,再到成长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路走来,他不断推动着中国革命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政治核心人物,罗亦农的离去对共产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其实早在此之前,罗亦农就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25年,为了抗议五卅惨案中帝国主义的暴力行径,远在广州的罗亦农、邓中夏等人发动了省港大罢工。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万人规模的活动持续了一年多,广东、香港的经济政治一度陷入瘫痪,不过广东的革命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正是这次活动,使得蒋介石感受到了来自工人阶级巨大的威胁,记恨上了这个叫做罗亦农的人。

后来,周总理和罗亦农又共同策划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即将失败的关头,陈独秀发来撤退电报。

一方面是渺茫的胜利,另一方面是确定的牺牲,罗亦农冷静分析局势,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将运动进行到底。

谁知还真来了个逆风翻盘,取得了上海工人运动的首次胜利,前两次运动失败的阴霾之气被一扫而空。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着这个年轻人卓越的眼光和判断能力。

但是对于国民党来说,共产党出了一个这么年轻的好苗子,无疑是对他们统治的巨大威胁。他们对罗亦农恨得牙痒痒,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眼看工农运动士气不断高涨,蒋介石按耐不住了,一场针对工人阶级的反革命阴谋偷偷酝酿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民党对我党的“围剿”被彻底端到了明面上来。

此次暴乱中,虽然罗亦农在同志的掩护下万幸得以逃脱,但国民党不死心,随即贴出悬赏令,用3000美金悬赏他的消息。正是这个悬赏令,直接引出了罗亦农同志的牺牲的巨大祸患。

最亲密的战友,最可靠的朋友

失去了一个如此重要的战友,周总理悲痛万分,不仅是为中国革命,也是为了自己的情感。少有人知道的是,罗亦农称得上是总理的救命恩人。

1927年4月11日晚,一封信送到周总理手中,国民党邀请他赴第二师部商谈重要问题。

他毫无防备的前去赴约,谈至深夜,外面忽有枪炮声响起。他立即意识到被骗了,国民党背叛了革命,如今自己在他们的地盘,恐怕难以脱身。

突如其来的武装镇压,把凌晨的上海变成了血色。工人运动被迫中止,组织上急得团团转,一声声枪炮代表的是工人的流血和牺牲。

而统筹上海革命工作的周总理又被软禁,甚至可能随时遭遇不测。群龙无首,接下来的工作要怎么开展,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

这时,身为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的罗亦农站出来主持大局,叫上几个同志,迅速与国民党中的左派鲍靖中等人取得联系。他们里应外合,制定了严密的营救周总理计划。

经过罗亦农等同志不懈努力,终于把总理顺利救出。不止如此,两人具有相近的地位。

国共合作以来大大小小上百次的工农运动、革命活动,给二人创造了无数直接交流的机会。过程中,罗亦农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一次次打动着周总理,他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热血的小伙子。

对罗亦农来说,周总理总能给自己确切的指导和强烈的支持,一直引导着他革命生涯的前行。他们不光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还是彼此的知己。

共产党成立初期,每一个成员都是花了大力气培养的精英,一腔热血的战士,而能够达到和罗亦农同志同一水平的同志,可以说屈指可数。

国民党还在四处搜捕地下党员,担心惊动他人暴露位置,周总理心里十分难受,却连大哭一场为朋友送别都不得,只能把脸埋进水盆,把呜咽声和眼泪一起化入水中。

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他擦干眼泪,誓要揪出背后的元凶。

叛徒终无法逃脱

罗亦农牺牲的确很蹊跷,保密工作明明做的滴水不漏,但敌人径直锁定了这里,他们又没有神通。唯一的可能是有人走露了消息,究竟是谁故意告的密?

一番调查下来,线索直指两人,一个是共产党的地下女特工贺治华,另一个竟是罗亦农颇为信任的秘书何家兴。这两人,正是文章开头的夫妻俩。

何家兴身份不一般,许多共产党机要文件都要过他之手,罗亦农的行程更是交给他亲自安排,他的手里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很多一手情报。

他的妻子贺治华,也不可小觑。她本是朱德的妻子,后来在苏联遇到何家兴,两人十分合拍。一段来往之后,她冷漠地和朱老总分开,与何家兴走向了婚姻殿堂。

贺治华与朱德

婚后,夫妻俩被调回国继续革命事业,由党组织为他们提供生活来源。按说在那时的上海,一个月20块大洋的工资,已经足够两人在上海这座城市衣食无忧。

奈何他们都是追求享乐奢侈的人,经常性参加歌舞酒会很快就入不敷出。况且党内一直打击享乐之风,何家兴夫妇也不敢向组织多要钱财。

窘迫的生活和提心吊胆的革命工作,一点点试探着夫妻俩的底线,直至一天他们心里的那根弦轰然崩断。

1928年4月的某一天,贺治华忽然在大街上看到了3000美金悬赏罗亦农的消息,一个念头在她心里悄然而起。

回到家,她向丈夫说了自己的主意——卖了罗亦农的行踪,换取高昂的3000美金。更何况,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料不止罗亦农一人,凭借那些情报,赚个20000美金绝对不在话下。

贺治华

起初何家兴还在挣扎,毕竟是自己的同志和信仰,难道真的要为钱财舍弃这些?

再者,万一要是事情败露,别说钱了,小命都可能保不住。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抵住贺治华的软磨硬泡和金钱的诱惑,走上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

在他们的告密下,国民党特务抓住了罗亦农,导致他牺牲。

查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很快,以周总理为首的高层领导作出指示,这俩人一个不留,必须除掉。

说来讽刺,自认为聪明的何家兴夫妇被国民党摆了一道。面对狮子大开口的贺治华,国民党一方装作不相信她的消息,引得她狗急跳墙,钱还没拿到,就迫切的先说出来了一个情报来证明自己的真实性。

事发之后,夫妻二人看到罗亦农被捕,又开始害怕事情败露,来了个贼喊捉贼,大声向组织指控一定是有叛徒出卖了共产党。

此时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同志们有所警觉,提前计划好了,控制住所有的嫌疑人员,包括手里掌握着不少情报的贺治华和何家兴。

罗亦农牺牲4天后,何家兴被一击毙命。而贺治华废了只眼睛,但在国民党的帮助下,勉强苟活下牢来,可惜救回来也没有什么用了,最后没了行踪。

不知贺治华回头看看这段经历会作何感想,会为曾经的执迷感到羞愧吗?会向被自己抛弃、出卖过的人进行忏悔吗?

一场豪赌下来,通往他们心里“自由”的通行证没有拿到,连自己的人格也没有保住,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贺治华和何家兴为了一己私欲,不惜出卖灵魂和信仰。周总理和罗亦农等人,则为了信仰,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在最初担任党校校长、到每一次深入动员大会的演讲,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精英骨干在罗亦农手中成长起来,更有无数的人受他影响意识到要摆脱愚昧,站起来争取自由。

罗亦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他的肉体不再,可他留下的那句“学我之所学”,从那个时代至今,前仆后继的人不断践行着这句话,定能告慰罗亦农同志的在天之灵。

其实哪怕是到现在的社会,这两种人依然层出不穷。有的人为了利欲蝇营狗苟,也有的人宁愿穷居陋室也要保持正直。

虽说都是自身的选择,希望大家不说为了什么肝脑涂地,但也要做到君子守其心,万万不可为了私欲而害人害己。

0 阅读:3

睿智历史言

简介:每天多一点点了解历史,多收获一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