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外婆一见面就絮叨谁住院了谁死了,您该有超越生死的气度

以丹情情 2025-02-18 11:27:43

今天去看望96岁高龄的老外婆,阳光透过窗户洒了一炕,本该是温暖的陪伴,却被一连串的"死亡消息"打破。

外婆絮絮叨叨地说着:隔壁老周走了,前排张奶奶住院了,后街的李叔装了支架......这些消息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

老人们似乎总是被死亡的阴影笼罩。

他们热衷于谈论死亡,仿佛这是唯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生命意义的迷失。当一个人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死亡上时,他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生活的主动权。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重量。歌德曾说:"生命不是用来计算的,而是用来度量的。"老人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经历本身就是无价的财富。他们应该成为生活的智者,而不是死亡的观察者。就像一棵老树,虽然不再向上生长,却依然可以为后人遮风挡雨。

老树也能出新芽

在传统观念中,老人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他们不应该被边缘化,而应该主动融入社会,接受新事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晚年依然坚持教学,他的智慧之光至今仍在照耀人间。老人们同样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晚辈指明方向。

超越生死的气度,是老人应有的境界。这种气度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真正的长寿,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老人们应该放下对死亡的执念,以更开阔的胸襟拥抱生活,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精神支柱。

生命的黄昏同样可以绽放光彩。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生命的长度,而是专注于生命的重量时,就能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平凡中见证伟大。这才是老人应有的生活态度,也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后一份礼物。

黄昏更美

可是,外婆转换角色和认知,何其难。

她拐杖一笃:“如今你还教训起我来了?”

姥姥,我真不是教训你,如果你能学进去我说的,对您自己的每一天来说,都将会是另一种活法。

心怀天下,利他的老人,才能减轻老年身体的苦痛折磨,精神上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感。

儿孙真不是反过来教育老人,是真的心疼着您啊。

要改变,要幸福,真的需要反转家庭角色,向晚辈学一学,又有何妨?

0 阅读:0

以丹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