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清朝末年,几乎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辛亥革命发生后,他迫使清朝皇帝溥仪下台,接着趁机夺取了革命成果,当上了中华民国的首任总统。
袁世凯刚当上民国总统没多久,就因为想当皇帝遭到全国反对,最后在一片指责声中去世。不过他在临终前曾说过,中国未来只有三个人能挽救,那么他说的这三位人物究竟是谁呢?
袁世凯心目中能挽救中国的三个人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三人虽然有些本事,但终究没能挽救中国。袁世凯之所以在临终前提到他们,主要是因为这三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他的政治伙伴。不难看出,袁世凯的遗言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
【一、黎元洪】
黎元洪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过副总统和大总统,尽管他被称作"共和制度的开创者",实际上他既带有旧式军阀的色彩,又具备资产阶级政治家的特征,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政治人物。
辛亥革命刚打响那会儿,革命党人就选黎元洪当了湖北都督。他们这么做,主要是看中了黎元洪在湖北新军里的分量。这位老兄为人随和,在海军里混得风生水起,大伙儿都服他,革命党人觉得让他出面,准能带动起义成功。
清朝垮台后,黎元洪顺利成为民国首位副总统。尽管他已无实权,但其声望仍被各方看重。袁世凯试图将其纳入自己麾下,甚至在准备称帝时,还特意封他为"武义亲王"。
1916年,黎元洪当上了民国大总统。不过,他这个总统只是个空架子,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总理段祺瑞手里。黎元洪能做的,不过是召集一下国会,给段祺瑞送来的文件签个字、盖个章,完全没法跟段祺瑞叫板。
黎元洪虽然名气挺大,但他这个民国大总统其实就是个空架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两次辞职,又两次复出,可始终没能真正掌权。
1928年,黎元洪因突发脑溢血在天津家中离世。历史表明,他并非能够挽救中国的合适人选,其个人特质与当时中国革命对领导者的要求完全不符。
【二、徐世昌】
徐世昌可以说是袁世凯最得力的亲信。早在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军的时候,徐世昌就已经追随袁世凯,成为他身边最重要的谋士。
1905年,靠着袁世凯的提拔,徐世昌当上了清朝末年的军机大臣。这个职位可不得了,相当于朝廷的核心权力圈。那时候,徐世昌在北洋军阀集团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除了袁世凯,就属他说话最有分量。
袁世凯之所以认为徐世昌有可能挽救中国,是因为他视徐世昌为最可靠的心腹,无论在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值得信赖。袁世凯去世后,徐世昌虽然一度隐居,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来干预北洋政府的重大决策。
黎元洪和段祺瑞闹矛盾的时候,是徐世昌出面摆平的,这充分说明他在北洋军阀里是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物。到了1918年,段祺瑞和冯国璋都盯着总统宝座,两人实力相当,谁也压不过谁,结果争来争去反倒让徐世昌得了好处。
徐世昌在那个时候得到了段祺瑞和冯国璋的联手力挺,顺利当上了民国大总统。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最辉煌的成就了。
遗憾的是,那时候北洋军阀真正的掌权者是段祺瑞和冯国璋,徐世昌虽然挂着民国大总统的头衔,其实和黎元洪差不多,都只是个空架子。不过他在各派系之间倒是起到了缓和矛盾的作用。到了1922年,曹锟逼他下台,从此他就彻底退出了政坛。
徐世昌退休后一直低调地生活在天津,直到1939年6月在天津因病去世。他晚年最令人敬佩的举动是拒绝了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拉拢,没有去伪满洲国当官,这让他守住了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三、段祺瑞】
段祺瑞跟徐世昌、黎元洪不同,袁世凯死后,他在北洋军阀中是最有实力的。袁世凯认为段祺瑞能救中国,就是因为他那时确实很有实力。
段祺瑞这个人政治眼光特别准。1912年那会儿,他带头联合了46位带兵的将军,一起给宣统皇帝施压,逼着他退位。可以说,清朝垮台、民国成立,段祺瑞立了大功。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一直很器重段祺瑞。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想恢复帝制时,段祺瑞却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扶持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自己则担任了北洋政府的总理。
多亏了他的推动,北洋政府重新召开了国会,并恢复了《临时约法》。尽管那时候的民国国会更多是个摆设,没多少实权,但段祺瑞确实保住了"共和"这面大旗。后来张勋搞复辟那一出,段祺瑞亲自挂帅,带兵平叛,当上了讨逆军的总司令。
段祺瑞这个人性格挺多面的,他虽然对权力很渴望,但在民国时期,他确实为维护国家体制出了不少力。到了晚年,他也没被日本人拉拢,下台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最终在1937年病逝于北京西郊。
段祺瑞最终没能像袁世凯说的那样挽救中国。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都带着浓厚的军阀作风,而北洋军阀本来就是从封建地主阶级演变而来的,想靠他们救中国根本不现实。真正能把中国从苦难中解救出来的,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