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桥牌冠军教练叶:从上海到杭州养老,不想回家了

杭州养老 2024-03-07 16:42:07

叶良牧,原浙江省桥牌队教练,率男女队先后问鼎全国冠军,他苦心钻研桥牌战术并编写成书,为国内桥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如今已经87岁的他,选择在朗和(银江)国际医养中心安度晚年。这位冠军教练依旧没有放下对桥牌的热爱,在这里他继续钻研桥牌、思考桥牌之于人生的意义。

从公园替补到全国冠军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完成了桥牌启蒙。”叶良牧是上海人,上小学时偶尔会去邻居家玩,这户人家的大儿子是个桥牌爱好者,让叶老第一次听说了桥牌这项运动。

叶老当时住在南昌路,离襄阳公园很近,这个公园是当时上海桥牌高手们的聚集地。读初中时,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去公园观摩他人打桥牌,边看边学。“桥牌需要凑足4人才能玩,有人迟到牌局便无法开展。”叶老说,“有一次有人说‘这个小孩子也会打,让他来顶替一会儿吧’,就这样我成为了公园里的替补队员之一。”

从小学、初中一直到大学,那期间桥牌之于叶老的意义,用他的话来说“只是用来消遣的爱好”,那时他还没料到,命运的齿轮正开始转动,他会与桥牌结下不解之缘。

叶老在同济大学读的是道桥专业,此后一直在沈阳建工学院任教。1978年底,他因工作调动,来到杭州城建设计院工作。正巧单位与杭州市体委很近,他经常下班后去体委参加桥牌活动,与很多本地的桥牌高手切磋,成了圈子中的一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恰逢杭州市体委举办女子桥牌培训班,叶老作为四位教练之一,负责给学员培训,他从100多位报名者中挑选了4位队员进行训练,并开始参加全国比赛。

叶老率浙江女队夺得全国桥牌冠军

1985年,叶老负责带浙江女队,他发现有一位名叫章瑜的学员,头脑清晰、敢打敢冲,决定提拔她成为浙江女队的主力之一。在他悉心指导下,浙江女队最终在1986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桥牌赛中夺得了冠军。1987年,叶老同时担任浙江省桥牌男女队的教练,在第六届全运会上,男队获得冠军,女队获第三名。

谈及桥牌这项“在西方较为流行,在国内相对小众”的体育项目,叶老颇为感慨。他表示,桥牌在国内“普及尚可,但提高不够”。

“我们当时打桥牌的队员和教练,都有自己的主业,我们是用业余时间来打,全凭一腔热情。”叶老说道,“同时桥牌的类别也五花八门,对此又缺乏系统、专业的研究。”

叶老编写的桥牌著作

为此,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桥牌的研究中去,即使在工作期间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他依然坚持泡在图书馆,翻译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上的桥牌牌例,累计上千篇,并在随后的年月中,编写《21世纪桥牌自然制读本》,让桥牌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专业解读,本书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材”。

来杭州养老后我不想回上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叶良牧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朗和的介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夫人一起前来参观,发现这里环境、位置、服务都挺好,当即决定入住,至今已有五年了。

叶老和夫人参加朗和长者生日会

“自从来了朗和就不想回上海了,我们住这里可以延年益寿。”叶老虽然是上海人,房子也在上海,但多年来他的工作和桥牌事业都在杭州。在他看来,杭州环境更好,交通更方便,养老成本也更低,因而选择了在杭州养老。他还特意提到,在上海看病的时间成本更高,看个病往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在杭州一般半天就可以完成。

“朗和(银江)离杭州东站也很近,如果我们想回上海,早上在这里吃好饭,去附近的火车东站坐高铁,中午就能到上海的家,非常方便。”叶老说。

叶老在朗和继续钻研桥牌战术

在朗和的日子,叶老与桥牌之间依旧延续着缘分。他不仅对过往的桥牌牌例进行复盘,继续钻研战术,更是思考起桥牌与人生的关系。

叶老与夫人参加朗和的户外活动

“我在自己关键的人生阶段中能踏得比较稳,和我一直学习桥牌有很大的关系。”叶老感慨。

他进一步说道,打桥牌讲究的是“最佳选择”,牌手在打牌过程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每一步都要做出最佳选择,人生亦如此。

“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你在关键的人生时刻,一定要找准最佳的选择,所以我劝年轻人要学桥牌,不仅是学桥牌的技巧,还要学桥牌的思路,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人生道路有益。”

0 阅读:0

杭州养老

简介:杭州老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