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内景图》与《内经图》溯源(修订稿)

金东文化 2024-05-19 12:30:14

【医经钩考】《内景图》与《内经图》溯源(修订稿)

1、《内景图》溯源

金栋按:内景之名,源于道教典籍晋·魏华存《黄庭内景经》。据道教史料,魏华存是道教史上第一位女道士,上清派第一代太师。

黄庭内景之义,“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谕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也,内象谕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唐·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经》)

据上说,道教“内景”,亦即内象(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与外象(天体日月星辰等)之合称。但是,无论是晋·魏华存《黄庭内景经》,还是唐·梁丘子之注,皆未见有此等《内景图》象流传于后世。

据道教史料及相关古籍文献记载,崇道者养生修道,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内视到此等形象、景象等(见上述《内照图》),则名内景,若以图像形容,即《内景图》,亦即上述《内照图》,宋代以后之图像。如明代道教典籍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内照图”象,也只是人体之“内象”而无天体日月星辰云霞之“外象”。

明代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有“内景隧道”之称,则“内景”唯指经脉而言。

以医学而言“内景”者,指“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图象,描绘人体内部各脏腑、经络、筋骨血脉的形态、性状、大小、位置等,是古代条件下所获得的人体解剖知识。”(李经纬、邓铁涛等《中医大辞典》)并不涉及“日月星辰云霞之象”的外象。

以医学而言《内景图》者,见于明清时代之医籍,如明·张介宾《类经图翼》(既有《内景图》,尚有“内景赋”)、李梴《医学入门》、清·顾世澄《疡医大全》等有之;并有以《内景图》为书名者,如清·顾靖远(松园)《内景图解》、徐延祚(龄臣)《医意内景图说》等。而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引明代医家李梴《医学入门》有《内景全图》之图像。观其图像则唯有“内景”之内象——脏腑筋骨之图像,未有“内景”之外象——日月星辰云霞之象。

可见,明清医籍中的《内景图》只言人体“脏腑经络筋骨血脉”,未言天体“日月星辰云霞之象”,亦即医学之《内景图》与道教之《内景图》相同。崇道者之《内景图》有“日月星辰云霞之象”、或“山水风景”画之外象,当是晚清“清宫如意馆绘制”的《内经图》。如下说。

2、《内经图》之来源

目前有的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或中医书籍,其封面配有清代“清宫如意馆”所绘制的《内经图》。

据相关古籍文献,流行的“清宫如意馆”《内经图》,又名《内景图》,是道教崇道者内丹练功,存思、存想神物之内视图谱。

有学者认为,此《内经图》据人体经络穴位而绘制,主要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人体经络腧穴之原理,按道教丹经理论进行诠释,并将人体设计成一个小天地,且不断加以神化,并增加了神秘感。故名《内经图》。实际上,此《内经图》与《黄帝内经》无关。

据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所考,《汉志·方技略》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是今通行本《黄帝内经》,而是由两部独立的医学巨典《黄帝素问》和《黄帝针经》(《九卷》《灵枢》)组成。两书约皆编纂成书于东汉(或以后)时期,两书之名皆首见于《隋书·经籍志》。今本《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是传统之误读!

无论是《黄帝素问》《灵枢经》,还是被误读的《黄帝内经》、甚至是《脉经》《甲乙经》等中医典籍,皆未见有此《内经图》流传于后世。

据相关古籍文献记载,此《内经图》,源于道教典籍明·尹真人弟子《性命圭旨》。

有学者认为,《内经图》的创意依据,源于明代《性命圭旨》,可以说《内经图》直接继承了《性命圭旨》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等精美绘图的谜戏画风,使静功小周天法(内丹修炼)的图示更隐晦、更形象、更艺术化,使整个人体形象完全隐藏于一幅“山水风景”画之中,从而以谜辞隐语结合精美图画,形象化讲述了道教“内丹修炼”之经旨、方法与技术。亦即《内经图》乃由清代画师描绘而成,非崇道者之内视返观、开天眼而来!

感兴趣者,可以百度查看相关内容,网上有相关学者的详细解说。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内景图”

明·李梴《医学入门》“内景图”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转引《医学入门》“内景全图”

网络“内景图”

网络“内照图”

明·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

明·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内照图”

《内经图》

0 阅读:10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