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宋·杨介《存真图》简介(修订稿)

金东文化 2024-05-19 12:30:17

【中医科普】宋·杨介《存真图》简介(修订稿)

金栋按:据相关医学史料,杨介,字吉老,具体生卒年不详,宋朝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出身于世医家庭,曾为太医生,当时以医术闻名于四方。

宋·杨介《存真图》之名,首见于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第十五卷·医书类》,说:

“《存真图》一卷。右皇朝杨介编。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书,无少异者,比《欧希范五藏图》过之远矣,实有益医家也。王莽时,捕得翟义党王孙庆,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是亦此意。”

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说:“《存真图》一卷,按是书已佚,然明·施沛撰《藏府指掌图书》,尚得以参考。丹波元胤《医籍考·卷十六·藏象》引日僧幻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附标》亦载其书序,可参看。《附标》又引宋政和三年洛阳贾伟节《存真环中图序》,云:‘杨君介吉老以所见五藏之真,绘而为图,取烟萝子所画,条析而釐正之,又益之十二经,以《存真环中》名之。’幻云曰:‘《存真》,五藏六府图也;《环中》,十二经图也。’”

日人丹波元胤《医籍考·卷十六·藏象》说:

“【杨氏介存真图】《读书后志》一卷。佚。

“杨介曰:黄帝时医有俞附,一拨见病因,能割皮解肌,湔浣肠胃,以祛百病云。宜贼欧希范被刑时,州吏吴简令画工就图之谓详得其状,或以书考之则未完。崇宁中,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观,决膜摘膏,曲折图之,得尽纤悉。介取以校之,其自喉咽以下,心肺肝脾胆胃之系属,小肠大肠腰肾膀胱之营叠,其中经络联附,水谷泌别,精血运输,源委流达,悉如古书,无少异者。(僧幻云《史记标注》引)

“政和三年,洛阳贾伟节《存真环中图序》曰:杨君介吉老以所见五藏之真,绘而为图,取烟萝子所画,条析而釐正之。又益之十二经,以存真、环中名之。(同上。幻云曰:存真“五藏六府图”也,环中“十二经图”也)。”

据上说,《存真图》即五脏六腑解剖之形态与十二经脉之图像。

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说:

《存真图》是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由医家杨介和画工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的被宋廷处决剖刳的反叛者的胸腹内脏绘制而成的解剖图谱。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家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书,无少异者,比《欧希范五脏图》过之远矣,实有益于医家也。”

《存真图》至清代初期尚存,《文渊阁书目》和《汲古阁毛氏藏书目录·医家类》均有著录。元、明时期的一些医书还转录了其解剖图谱及其说明性文字。《存真图》现在虽已佚失,但其部分内容却由这些医书而得以保存下来。从中可知,《存真图》的绘制十分精细具体,它不仅有人体胸腹内脏的正面、背面和侧面全图,而且还有分系统、分部位的分图,如:《肺侧图》,为胸部内脏的右侧图形;《心气图》,为右侧胸、胸腔的主要血管关系之图;《气海横膜图》,为横膈膜正在其上穿过的血管、食管等形态图;《脾胃包系图》,为消化系统图;《分水阑图》,绘出了泌尿系统;《命门、大小肠膀胱之系图》,绘出了泌尿生殖系统。所绘诸图及其文字说明大致正确。如图所示(图7-1~7-7):

此外,《存真图》中可能还有各脏腑的形态专图。各幅图后附有描述性文字。

《郡斋读书志》称杨介的《存真图》较吴简的《欧希范五脏图》“过之远矣”,表明《存真图》比《欧希范五脏图》有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比《欧希范五脏图》更加详细具体,也更加精确。如《欧希范五脏图》认为喉中有三窍,而《存真图》则明显绘示出喉中只有两窍,纠正了前者的错误;《心气图》绘出了心脏与肺、脾、肝、肾等脏器的血管联系,这是中国古代生理解剖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不过,《存真图》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认为肾脏有一管直通前阴(以泄精),并漏绘了胰脏等等。尽管如此,《存真图》仍不失为中医史上一部最有价值、最有成就的解剖学图著。

《存真图》问世以后,很快便取代了《欧希范五脏图》在解剖学领域的位置,成为当时及后世生理解剖学图著的范本。宋以后医籍中所描述的人体脏腑图形及其文字说明,基本上都取之于《存真图》。例如,宋代朱肱《内外二景图》、元代孙涣重刊《玄门脉诀内照图》、明代施沛《脏腑指掌图》、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钱雷《人镜经》、王圻《三才图会》《身体图会》以及龚居中《万寿丹书》等书都引用了《存真图》的脏腑图说,足见《存真图》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在16世纪以前,人体实际解剖在欧洲极少见到,《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我国人体解剖学的水平,早在11世纪曾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可惜囿于长时期封建社会诸种因素的束缚,没有进一步发展起来。

0 阅读:5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