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现当代紫砂艺术品,要做到三个“专”,即:专业、专心、专一

明强紫砂收藏 2025-04-30 02:19:46

前几天在广交会现场,碰到一位紫砂壶爱好者,是新加坡的一位藏家,据称,他已有二十年收藏紫砂壶的经历了,每次到台湾、大陆或者香港出差,都会特别留意紫砂壶市场,陆陆续续也买了将近一千把壶了,从明代、清代一直到民国及现当代的壶都有,十分繁杂,他说,他的收藏渠道大多不是从正统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去购买的,而是在各地的古董市场、茶业市场上去碰运气淘到的,也从来没有在意专业博览会或者展览会上的紫砂壶。

确实,紫砂壶的收藏渠道很重要,倒不是一定要去产地宜兴买,当下,虽然一般的茶博会、古董集市现在捡漏的机会比较少了,但专业的个人艺术展上还是可以去碰碰运气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就觉的港台人的收藏眼光比那个时候的大陆人的收藏眼光要好,最起码他们的经济实力放在那里,而且他们能够看得更远,更专业,玩投资收藏的觉悟要比我们早了十年至十五年,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收的紫砂壶后来在零几年价格涨的特别厉害,他们成了盛世收藏掘到第一桶金的紫砂壶收藏家。

大陆的市场掀起紫砂壶收藏热应该是2000年左右开始,当大多数人还在玩邮票、烟标、小人书的收藏的时候,宜兴就有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做起了台湾藏家的经纪人,丁山人称贩壶佬,并催生了十大壶王(贩子),当初台湾人的收藏也是盲目的,台湾市场上80%的紫砂壶都是通过这十大壶王经手的,他们将大量的既不稀缺也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普通商品壶推给台湾紫砂壶爱好者,大部分台湾人不分好坏全部都收入囊中,我觉的这些壶没有什么意思,我历来主张收藏还是要将作品的文化价值及艺术水准放在首位,一定要注意材质和作品的纯正性和稀缺性,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专业专心专一。

就专一性来说,要收藏紫砂壶的话,就要从古代到当代五百多年的历史进行线性时段的分析,或者从作者的某个时段,某种紫砂材质,某类艺术造型(圆器、方器、筋囊器,光素器、花塑器)、某位作者进行专一的收藏,对某一位作者来说,他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数量范围,要考虑他是一个粗制滥造的高产作者还是精益求精的低产作家,要避开找大量枪手代工,市场上到处是他印章的代工紫砂壶,或者是机器生产的一晚上几千几万把这种壶,那没有任何价值,连用来喝茶都缺乏实际意义,如果手上有,赶紧送人或者扔掉。

我们要收藏那些市场上的流通数量有限的、有稀缺性的紫砂壶,而且这种紫砂壶要有一定的创意性或者改良成作者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有独特魅力的作品,这才有价值,在选择了紫砂壶的类型以后,就必须去挖掘作者的系列作品当中的精品,举个例子吧,要收藏某位紫砂艺术家的作品,那就必须去了解他的从艺经历,作品特色,艺术修为,人格品性,行业地位,学术成果,要注意他每一个阶段的作品特色中去追寻,最好每一阶段的壶都要有,这就是专一的系列的去收藏,只有这样,收藏价值就有可能最大化。

再有一个就是要量力而行,我十分反对那些平时节衣缩食搞收藏的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贫,把省下来的钱去买紫砂壶,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要保证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不要因为爱好,就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这样我就会觉得这位藏家非常自私,只有在生活富足了,然后才去搞收藏。既然走上收藏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去潜心研究,比如说紫砂泥的材质、成型工艺、明针功夫、烧成技术、造型设计、艺术思想等等,同时要与这位作者交朋友,研究他的艺术走向,发展脉络以及未来趋势,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预判,特别是作者的产量,要重点关注,宁缺毋滥,与作者多了解,多聊天,多沟通,那么,就会发现并掌握这个作者的艺术潜质,学术成就和未来的前途,这样对我们的收藏就非常非常有意义,总而言之,收藏要有耐心,要专一,要专业,要专心。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5-04-30 04:42

    皆机车壶,再专也没用

明强紫砂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