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美式大片在国内越来越不吃香的原因是什么?

时生有手记 2024-03-29 14:53:26

你看过《拯救大兵瑞恩》吗?你第一次看《拯救大兵瑞恩》时是什么感觉?虽然当时啊,年纪尚浅的我只是当故事看,但也给了我心里不小的震撼。

但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参加抗美援朝的外公听时,却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他说那个国家征兵会把一个家里的男丁都征去当兵啊。这个不经意的答案似乎又点出了这部电影的不合逻辑之处。

还有《蝙蝠侠》主角本身不就是资本家,但是一个资本家都站出来清理本就是资本家在哥谭市搞出来的乌烟瘴气,这不就是典型的左右手互搏?

同样的,《钢铁侠》托尼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武器的军工寡头?军工寡头跑到中东去消灭恐怖分子,这逻辑也非常地美国。

回头去看看这些美国大片,基本每一个故事都难以经得起推敲,一如现在网飞版的三体,除了特效,还有特效。

这种不合逻辑的叙事放在现在的美式大片更加明显,黑人版的美人鱼、黑人版的英国王后、再有就是接下来的黑人美国队长。

这些电影的出现,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影视界正在不断迎合“政治正确”,甚至是可以去迎合美国的规则制定者,而不是为了迎合全球观众,打开全球市场,仅仅是为了起到维护美国国内稳定的效果。

在这里我先说个人观点,当美国的文化创作开始为国内的稳定服务时,美国的影视作品只会不断丧失竞争力,这是现在美国电影和美剧对外界吸引力崩盘的一个关键性原因。

实际上美国电影建立起全球的统治地位,本身也不是靠着电影的制作精良以及故事逻辑的完美性,一直都是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对其他国家电影产业进行打压的产物。

从全球电影发展史去看这个问题,欧洲的电影工业其实崩的最早,在二战后就已经崩没了,最近几年基本看不到什么欧洲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如果真的要论欧洲电影对中国的影响力,恐怕还要追溯到晚清民国时代,因为全球第一部电影就是法国人拍的。当时的美国在欧洲人眼中还是乡巴佬的存在。

欧洲的电影衰弱从二战结束后开始。美国凭借着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快速进行战后重建,与此同时美国取得了对欧洲政治的主导权。而在美国与欧洲的谈判中,美国加入了一个前提条件,要求欧洲各国无条件同意美国电影进入欧洲市场。

不过作为电影发源地的法国并不接受。法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电影工业,采取了严格的配额制进口美国电影。不过美国人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为要挟,要求欧洲国家配合美国在欧洲传播美式思想,法国不得不开了这个口子。然后就是美式大片席卷法国,法国几乎所有国产电影都出现了停工或者直接砍掉拍摄计划的情况。

英国最初通过提高75%的电影税保护本国电影产业,这美国就不干了啊,直接停止对英国出口电影,导致英国影院出现电影荒。而英国电影行业想要抓住机会,拍摄了大量电影。但时隔半年后,美国突然宣布对英国停止抵制,大量美国电影瞬间进入英国市场,让英国制片商血本无归。至此英国电影一蹶不振,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所以从二战之后,欧洲的电影产业基本没落,也从来没有对美国的影视行业构成威胁,这是由国家实力所决定的。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化全面苏化,当时学校教的外语都是俄语,电影也是苏联电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中苏关系恶化导致苏联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快速衰退,苏联电影也彻底退出中国的电影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

同样,苏联电影的消失和美国电影的再一次崛起,也是国家实力所决定。当时美国瓦解苏联文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和扼杀欧洲电影虽然在手段上存在差异,但殊途同归。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科技交流协议,得到了在苏联进行文化传播的合法权利,并以此为突破口,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各种杂志、报刊以及电影涌入苏联,对苏联进行全面的文化渗透,直接导致后来苏联的崩溃。

从这一角度来看全球电影发展史,其实能发现电影的兴衰其实就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延伸。

美国向来以市场开放为条件,要求对方开放各类市场为由,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包括金融市场、农业市场、文化市场。然后美国企业进场收割。但是当其他国家能够成为美国的对手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清除对手,比如现在的TT以及新能源电动车。

不过这次针对中国,美式电影的那一套手段已经失效。还是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尽管这部电影的拍摄水平不俗,到现在能拍出这种电影的国产导演也是凤毛麟角。但是作为思想内核,这就是一部基于“政治正确”的宣传性电影。因为不符合最基本的逻辑。美国在二战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可置疑,但美国打过的恶仗,数来数去,比较惨烈的只有硫磺岛之战。这部电影起到的效果是描绘美国为打赢这场二战付出了多么多么高的代价,让全世界都认为这场战争是美国打赢的,而不是盟军打赢的。

只不过老一代人没见过如此轰轰烈烈而又贴近真实的拍摄手法,在评价这部电影时又将其上升到了所谓的“普世价值”的高度,然而却根本就没想过这部电影最初的出发点就存在巨大的漏洞。

但是到了现在,美国鸿篇巨制的电影依旧在延续这种老套的手法,在让中国的观众们回过味来的同时,也对美国电影产生了更为广泛的质疑。这种质疑是基于中国的人口素质得到大幅上涨的结果。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是284万,而2020年是4163万。另外一个数字更加震撼,中国各类各级学校在校生总量达到了2.89亿。中国总共14.1亿人口,1/5的人在上学。这组数据说明,大部分中国人的素质以及看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能看清楚在这些电影背后所携带的“私货”,这种渗透式的电影失去市场也就在情理之中,并且这个市场规模必定进一步萎缩。

0 阅读:11

时生有手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