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说中国产能过剩,是想把中国变成下一个日本?

时生有手记 2024-04-24 03:30:54

先说观点,耶伦所说的中国“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想把中国变成下一个失落了30年的日本。

“产能过剩”也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提了快有十年了吧,在这基础上也延伸了几种解决方案,一个是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再有就是扩大内需挖掘新兴市场潜力,这也符合市场逻辑。但是,耶伦所强调的产能过剩,和咱们所强调的产能过剩并不是一个概念。咱们强调的产能过剩强调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而这种“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产能过剩”并不是指中低端产业的产能过剩,而是高端产业的“产能过剩”。为什么这么说呢,耶伦访华前和访华后都着重强调了三个领域,分别是新能源电动车、电池,以及光伏面板。

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的实际上还是低端产业,服装,玩具家具,这种低技术产品。而美国是巴不得中国这些产业越是过剩越好,过剩就意味着不值钱,不值钱就等于是美元值钱,美国凭借着美元就可以继续维持高福利社会。如果这些美国全部自产自销的话,那就真的是赚美元花美元,恩格尔系数原地爆炸。所以,耶伦提出的“产能过剩”,并不是咱们说的“产能过剩”,而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尤其是新能源产业。

那么中国高端制造业真的产能过剩了吗?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可能。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到2030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的总需求将会增长到4500万辆,增幅为3.5到4倍,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又如何会出现产能过剩呢?

再说如果用耶伦的逻辑来判断产能是否过剩,美国的产能过剩可能要更加严重。美国在芯片制造上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全国芯片产量的80%都用于对外出口,从比例上来看,美国芯片产能过剩要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高多得多。再有就是美国的苹果手机、微软系统、美国的农产品、还有军火产业,都可以说是严重的产能过剩。按照耶伦的逻辑,美国应该去“产能过剩”,最好是把这些产业转移到世界各地,看看耶伦和拜登会不会同意。

这个问题就连彭博社都看不下去。彭博社说,耶伦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她要求中国去“产能过剩”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比较优势理论。

这套理论有两个关键名词,一个叫绝对优势,一个叫比较优势。举个例子。我和某个头部大V都会写文案、剪视频(文案难度高于视频),但大V两项都要做的比我好,所以大V拥有绝对优势。如果大V去剪视频,那就不能去写更高价值的文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大V负责写文案,我负责剪辑,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最佳的方案,但如果我去写文案价值不高,而大V去剪视频就划不来。代入进去,大V对我就有绝对优势,而我在剪视频上机会成本要比大V更低,所以我就有比较优势。

放到中美贸易中去,美国就是那个大V,中国就是那个我。在整体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价格就会越低,产品就越会受到欢迎。

所以,中国高端制造业逐渐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绝对不是所谓的产能过剩,而是在竞争中保持着优势,所谓的“产能过剩”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回顾历史,其实就能发现,美国提出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一个理由,为后续的打压行动做准备,这和上世纪美国打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发展模式和后来的中国也大差不差,通过引进技术自我吸收,然后在创新和美国在全球市场进行竞争。到上世纪80年代末,美日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这也导致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惊人的500亿美元。

为了缓解这种贸易逆差,美国开始对日本半导体产业进行打压,最直接的就是东芝事件。80年代,日本东芝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动态存储器,也就是咱们说的内存条的最大生产厂商,一度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全面落败。与此同时,在美国商务部规划的5个高技术领域中,有3个日本占据了头把交椅,而日本只在飞机制造和航天领域落后于美国。因此,美国1985年以东芝向苏联出口4台精密机床为由,对日本东芝展开了全方面的打压,东芝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口到美国,同时提出对日本的“301法案”,要求日本让步,并最终在1986年签订了《日美半导体协定》,限制了日本半导体的对外售价,准确地说是提高了日本半导体对外出口的价格,为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而日本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对美国依赖严重,所以对于美国赤裸裸的打压,日本也只能逆来顺受。日本政府也承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陷入半导体产业“失去的30年”。

从这个角度去看耶伦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就是在将对日本打压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中国身上。耶伦要求提高“工人待遇”,提高中国电动车售价,和美国提高日本半导体售价套路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但很明显美国不能保证中国对美国逆来顺受。

这一做法的目的,就是让中国变成下一个日本,陷入“失落”的三十年,保证美国可以继续薅全世界的羊毛。

回归到问题的本质,说到底,美国还是想着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继续维持美国企业能够赚取大量超额利润的空间。因为只要中国的产品价格高了,对外出口少了,其他国家只能捏着鼻子找美国买。这也是美国继续维持高利润、高福利社会的底层逻辑。一旦中国高端制造业对美国构成了挑战,美国就不能继续依靠技术躺着赚钱了,因为全世界都会用脚投票,那美国还玩个锤子,吃惯了鲍鱼海参,美国也没心思回头吃糠咽菜了,怎么办呢?那就是自己得了病,给中国开药方呗。

0 阅读:21

时生有手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