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娃奖励10万,这个政策真的有效吗?

十点说法 2025-05-01 22:26:27

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进入熊市。

困局之下,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发钱奖励结婚的政策。比较引人瞩目的是广州白云区南岭村的“初婚奖励”和“生育补助”方案。根据规定,只要是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结婚最高可申领4万元;合法生育一孩奖励1万元、二孩奖励2万元、三孩奖励3万元。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夫妻“结婚+生娃”,最高可得10万元奖金。

官方的初心或许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这种发钱奖励结婚的方式,真能起到预期效果吗?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这些年我办理过数不清的婚姻家事案件,从我的经验来看,这种发钱政策带来的只能是刷单一样的“短期刺激”效应。

针对疲软的婚育市场,发钱的刺激效果一定会有一点,但如果想从根本上扭转局面,那是绝无可能。

这就好比股票市场的拯救熊市,主管部门可以真金白银地往股市里砸钱强拉,但最终还是“刷单效应”。真正要改变局面,靠的是股民对股市的信心提振。如果没有信心,上什么手段都没用,因为市场发展受自然规律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理,想结婚生育的人,没有奖金也拦不住他;不想结婚生育的人,奖金翻倍也是心如止水。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想结婚生育?

首先是结婚生育成本的日益增长和婚姻关系越来越不稳定的矛盾。

在当今社会,结婚和生育的成本越来越高,从婚礼的筹备到孩子的养育,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几万元甚至十万元的奖金,不过是泥牛入海,浪花都不见一朵。

可是如此之高的成本,能换来稳定的婚姻吗?让人失望的是,结果恰恰相反。无数人精神空虚,但面临的诱惑又太大,出轨和婚外情频发,背叛行为层出不穷,导致离婚率暴涨。而一旦面临离婚,结婚生育的巨大成本瞬间沦为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让人无所适从、欲哭无泪。

其次是婚姻质量的逐步下降与行政及法律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

当前,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婚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而现有的行政与法律服务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婚姻当事人的实际需求,这种矛盾亟待解决。如果迟迟不解决,就会导致恐婚。

女性恐婚的一大来源是对婚后家暴的担忧。虽然管理部门针对家暴治理出台了相关法规,甚至被家暴的家庭成员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但在现实中执行起来仍存在滞后性。毕竟一旦关起门来过日子,纯情少年突然黑化成恶龙,被袭击了就算报警,警察也不可能像奥特曼一样飞过来救你。这两年,四川成都的一起离婚案令人痛心:女子两年内被家暴16次,最终被打成终身残疾,需终身挂粪袋存活,用这样的代价才成功换取了离婚,而施暴者最终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赔偿的钱还不够医药费。在这样的现实影响下,女性产生恐婚心理是很正常的。

男性恐婚的一大来源是结婚成本过高,实际收益太低。从传统意义上讲,结婚的成本主要由男方家庭承担。加上现在很多地区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彩礼市场水涨船高。但是高彩礼换来的对象并非如人所愿,“骗婚”案例层出不穷,大龄男青年被当成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最后,男女性别对立情绪的加剧,导致大量人群对婚姻失去信心。

这种对立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体现在家庭角色、婚姻观念等诸多方面,使得一些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例如这两年的山西“订婚强奸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充分体现出男女观念的严重分裂和不可调和。

在这一事件中,部分男性认为彩礼也给了,双方也订婚了,男性凭什么不能享有“性权利”?

而女性则认为,即使结婚了女方也有“性拒绝”的权利,更何况订婚不能等同于婚姻。

双方观念上的撕裂和对立,不仅让很多男性对结婚产生了畏惧心理,也让很多女性看清了男性的真实心理内幕,对婚姻的安全感和自主权感到担忧,从而不敢步入婚姻。

综上所述,结婚和生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仅仅依靠经济奖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这种奖励政策确实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就凭广州白云区南岭村结婚生育能发十万块,我们已切实感受到社会对婚姻和生育的支持和鼓励。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希望大家积极看待婚姻和生育,男女之间消除对立,互相理解,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1 阅读:2

十点说法

简介:社会热点追踪,十点后与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