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光华一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以流动的轨迹,勾勒出中国经济2025年开局的韧性底色。
物流业的稳中向好,释放出工业生产加速回暖的信号。一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物流总量比重超过八成,这表明,工业生产的供给和需求正在高水平基础上运行。工业品物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智能制造等板块的占比较高,带动了物流单位产值的增长,显示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创造经济增量的重要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加速。
物流业的生机勃勃,映射着消费需求的旺盛动能。两个数据引人瞩目:一是通用设备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增长9.4%,表明企业开年正在积极进行设备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作为重要的大宗消费品,3月份汽车零售物流需求由1-2月的同比下降,逆转为同比增长5.5%,这表明整体市场的消费意愿正在向积极方向发展。这两项数据变化,也证明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组合拳已经显效,激活内需正在路上。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企业盈利压力较大,我国工业生产大盘稳、韧性强、动力足的基础没有变。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地,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工业品物流平稳向好的态势仍有望延续;而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潜力还远未被完全释放,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场景拓展,这片“蓝海”仍蕴藏无限可能。这些都是中国物流业稳中向好的确定性因素。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中国物流业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强链补链,是超大规模市场的深厚积淀,是更长景气周期的承接起势。“90万亿”的奔涌流动,是中国经济永不停息的活力释放。
本文为转载发布。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