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彻底崩盘,欧洲列强趁机扑上来瓜分这块大蛋糕。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在法国签订,这份条约直接把奥斯曼帝国约71%的领土划给了别的国家,土耳其人差点连家都没了。希腊、英国、法国、意大利还有亚美尼亚,这些国家从条约里捞了不少好处,吃得满嘴流油。不过,土耳其人也不是好惹的,在凯末尔的带领下硬是打了一场独立战争,把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给掀翻了,换来了1923年的《洛桑条约》,保住了现在的土耳其版图。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一战说起。奥斯曼帝国在一战里站错了队,和德国、奥匈帝国组成了同盟国,结果1918年打输了,签下《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等于直接投降。帝国本来就摇摇欲坠,内部民族矛盾一大堆,外加连年征战,早就撑不住了。战败后,首都伊斯坦布尔被协约国占领,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被肢解。
那时候的奥斯曼帝国,版图虽然比巅峰时小了不少,但还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面积大概有180万平方公里。战败后,欧洲列强早就盯着这块肥肉,打算借着胜利的机会,把奥斯曼帝国彻底拆散,分给各自的盘子。《色佛尔条约》就是这么来的,它把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切得七零八落,只给土耳其留下了安纳托利亚中部的一小块地,面积缩水到50万平方公里左右,损失了整整71%。这71%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是拿1914年的奥斯曼版图做基准,虽然具体数字有点争议,但大致就是这么个比例。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和奥斯曼帝国在法国色佛尔签了这份条约。当时奥斯曼政府已经没什么还手之力,苏丹穆罕默德六世派代表签字,等于把国家卖了个底朝天。条约内容特别狠,不光是割地,还限制了奥斯曼的军队、财政,甚至连海峡都给国际化了,土耳其人彻底没了话语权。
《色佛尔条约》就像一场分赃大会,几个国家趁机捞了不少好处。
希腊在这场瓜分中算是赚得挺狠的一个。条约给了他们东色雷斯,大概2.4万平方公里,这块地在欧洲,离伊斯坦布尔特别近,农业和贸易都很发达。还有士麦那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兹密尔,连带着周围1万多平方公里一起划给了希腊。士麦那是安纳托利亚西部的港口重镇,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希腊拿到手等于捡了个大便宜。
希腊为啥这么贪心?他们有个“伟大理想”,想恢复拜占庭帝国的荣光,把土耳其西边都占了。1919年,他们就派兵登陆士麦那,打算把这块地牢牢攥在手里。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土耳其打回来,他们啥也没留住。
英国是这次瓜分的大头,拿走了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总共46万多平方公里。伊拉克有巴士拉油田,石油资源丰富,英国早就眼馋这块地,拿到手后直接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命脉。巴勒斯坦加上约旦虽然面积不大,但位置太关键了,靠近苏伊士运河,是英国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战略要地。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可是下了狠手,他就是要确保英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拿到这些地方后,英国设立了委任统治,把资源和地盘都捏得死死的,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法国也不甘示弱,拿下了叙利亚和黎巴嫩,总共20万多平方公里。叙利亚是个大块头,横跨中东,战略位置重要;黎巴嫩虽然小,但贝鲁特港是东地中海的贸易枢纽,法国拿到这块地等于在殖民版图上又加了一笔。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和会上主张瓜分奥斯曼帝国,就是想让法国在东地中海站稳脚跟。除了叙利亚和黎巴嫩,他们还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划了个影响区,想再多捞点好处。不过,法国后来也没能完全守住这些地盘。
意大利拿到的东西不算多,但也不少。他们得到了多德卡尼斯群岛,大概2700平方公里,包括罗德岛在内。这些岛在爱琴海,位置关键,意大利拿到手后海军实力直接提升,在海上多了一块立足点。
意大利一直想在东地中海分一杯羹,这次虽然没拿到大陆上的大块领土,但这些岛屿也够他们乐呵一阵子了。
亚美尼亚算是这次条约里的黑马,直接从奥斯曼帝国手里独立出来,还拿走了东部安纳托利亚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块地包括特拉布宗和埃尔祖鲁姆,资源不少,亚美尼亚人当时觉得这是民族复兴的机会。
不过,他们的运气不太好,独立没多久就撞上了土耳其的反击,最后啥也没保住,还吃了不少苦头。
《色佛尔条约》签完,土耳其人可不干了。苏丹政府虽然认了,但老百姓和军队里的人都憋着一口气。1919年5月19日,穆斯塔法·凯末尔来到萨姆松,开始组织反抗。他跑到安卡拉,成立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直接宣布这个条约不算数,号召全国打起来。
这场独立战争打得真不容易。希腊从西边打过来,亚美尼亚和法国也在东边南边搞乱,土耳其军队一开始装备差、人手少,日子不好过。凯末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跟苏联签了协议,拿到了武器支持,先把东边的亚美尼亚收拾了,稳住后方。
1921年,萨卡里亚战役成了转折点,土耳其军队把希腊打得节节败退。1922年8月,凯末尔发动总攻,9月9日收复士麦那,希腊军队被赶跑了。10月11日,双方签了《穆达尼亚停战协定》,土耳其终于喘了口气。
独立战争打赢了,土耳其自然不会再认《色佛尔条约》。1923年7月24日,他们跟协约国在瑞士洛桑签了新条约。这份《洛桑条约》彻底废了《色佛尔条约》,把土耳其的领土定在了78万多平方公里,保住了安纳托利亚和东色雷斯的大部分地区。
条约里,土耳其放弃了阿拉伯半岛、叙利亚、伊拉克这些地方,但换回了主权完整,军队和财政也不再受外国控制。希腊和土耳其还搞了人口交换,150万希腊人和50万土耳其人被迫搬家,虽然挺惨,但总算稳定了边境。
这事儿给我们啥启发?
《色佛尔条约》是欧洲列强趁火打劫的产物,希腊、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都从奥斯曼帝国的尸体上咬了一口,拿走了71%的领土。可土耳其人硬是靠自己的拳头,把这帮家伙赶跑了,保住了国家。这段历史告诉咱们,国强才能不挨欺负,靠别人签个条约是靠不住的。
再说说那些吃得满嘴流油的国家,英国和法国靠着石油和战略要地赚得最多,希腊和意大利捞了点边角料,亚美尼亚则是空欢喜一场。不过,历史这东西,谁笑到最后才算赢,土耳其的翻盘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还告诉我们,签了卖国条约的政府会自动失去统治合法性。
所以说巴勒斯坦地区不是阿拉伯人的,英国佬的战利品,给点给犹太人难道有错吗?这才是历史的逻辑[点赞]
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在法国签订1919年5月19日,穆斯塔法·凯末尔来到萨姆松,开始组织反抗。不知所谓
历史的关键节点不能站错队,库尔德跟着土耳其屠杀亚美尼亚人,结果成了最大的无国家民族。英法殖民地、苏联加盟共和国都独立了,库尔德只能羡慕。
这就是没有主体民族的后果一场战败帝国就瓦解了
伊拉克1927年才开发出的石油[得瑟]
这群烈强还有老毛子
那时候苏联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而且和土耳其百年世仇居然能砸锅卖铁去支持土耳其,凯末尔还真不容易啊
还告诉我们只要自身强大了,有个好伟人可以掀翻所有不平等条约,和收回失去的。
这世上没有一个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