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有大把自由时间,参加村里选拔,镇上接送,市里安排的“新农民”学习。
村妇女主任的女儿小南,一个95后女孩和我同一个房间,她让我眼前一亮。她还和我同桌,和年轻人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
上课时学劲十足,我俩这桌是香饽饽,大家围着抄笔记,请教不懂。
每天课程结束,她不出去逛,却在宾馆房间里给妈妈打视频。
有一句话触动了我:“妈,你工资还没发的话,我先给你转点生活费”
这多难得,95后,就知道关心妈妈的钱袋。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95后,大多还在向妈妈伸手要钱花,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挣得不够花!”
5天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我们坐进大巴车准备回乡。
小南急急地等在大巴车外,接到一份外卖。
原来是一份汉堡,这是她妈妈的最爱,她每次进城都会给妈妈带一份。

女孩
车里骚动起来,很多人啧啧,人家的孩子这么小,咋就这么孝顺?过了一个月,原班人马又去文登学习。
小南视频时,总问妈妈牙疼好点没?
离开的那天,她不仅给妈妈叫了牙疼药,又一次给妈妈带了汉堡。
“这孩子咋这么孝顺?你在哪个大城市工作?我也让我女儿跟你去,她在我跟前,天天跟我发脾气。”一个学员姐妹,跟在小南身后,诚心取经。
“没有,没有,我曾经在北京,青岛工作过,但现在我跟我妈住在农村家里,我准备在村里做点啥事,带领婶子姐姐们一起做。”小南没有选择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而是扎根农村;她不像同龄人那样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把孝顺父母作为生活的重心。这种“反潮流”的生活方式,恰恰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幸福本质的深刻思考。

孝顺妈妈
小南的孝顺不是偶然。作为村妇女主任的母亲,用言传身教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每晚的视频通话,不仅是亲情的纽带,更是价值观的传递。
每次带回的汉堡,不仅是美食的分享,更是孝心的表达。
这种家庭教育,让小南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保持着对亲情最纯粹的守护。
在城市化浪潮中,小南选择留在农村,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她不是没有能力去大城市打拼,而是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满足。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农村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孝顺父母与实现自我价值并不矛盾。
小南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快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守护那些最朴素的幸福。孝顺不是负担,而是幸福的源泉。
亲情不是羁绊,而是前行的动力。
每个人都可以像小南一样,在守护亲情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在平凡生活中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这种选择,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朋友们,您的孩子孝顺吗?欢迎一起评论,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幸福。

乌鸦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