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转世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弧度漫谈 2024-03-07 18:21:42

自 2018 年拿下坎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之后,日本当代名导转而向外寻求突破,即使 2019 年的法语片《真实》以及 2022 年的韩国电影整体表现维持一定水平,却似乎也慢慢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创作瓶颈。

如今,2023 年《怪物》的突破,是以前所未有的三方跨界合作呈现:是枝裕和执导、编剧、坂本龙一配乐,不负众望地一举夺下戛纳的最佳剧本奖。 而这是自 1995 年是枝裕和生涯第一部长片《幻之光》之后,首度在自己作品中让出编剧一职,借他人之笔,企图在同个延伸面上碰撞出新火花,并持续将目光放置于亲情、家庭、孩童等社会面向,透过宛若的叙事手法,由三段拼剧情凑成真相的全貌,一层一层剥开表象深入核心, 带来比多部前作更强烈的冲击力道。

因此,一出好的故事,通常不在故事本身的独特性,而是取决於故事如何述说,影像语言更是如此。

若论是枝裕和以往的风格,或许会觉得他「太温柔」,柔化了许多人性的自私与自利,因其透过电影质问的往往是体制,而非价值观,时常将真正残忍的冲突藏在世界背后,目光放在各个不起眼的社会角落,关注人与伤痛共存的状态,缓缓影响观众心中摆盪的道德天秤。

好的作品,必须努力探索人与世界的复杂性,所以这一次,可谓是枝裕和与坂元裕二的精准融合,人性终究是可善可恶,没有人真正铸下大错。 《怪物》剧本反其道而行,将同一段故事拆解成三段剧情,循序藉由母亲、老师与孩子本身的视角,挑战我们对於善恶的既有标准,藉由加害者与受害者立场的变化,一再重塑「怪物」的轮廓 ──

妈妈眼里的怪物是学校师长,老师眼里的怪物是家长和学生,孩子眼里的怪物是整个社会和体制,而体制养成的,或许才是未来真正的怪物。

故事从照亮漆黑夜空的大楼火灾揭开序幕,凑和妈妈早织站在阳台上一同眺望这场大火,此时凑没头没脑冒出一个诡异问题:「人的脑袋被换成猪脑,还会是人吗?」 早织听闻此事,按耐内心忐忑,四两拨千金地带过了这个问题,她并非那一类过度担心孩子的母亲,总是故作轻松地以亦师亦友的姿态走在凑身边,然而,这个愈想愈令人不寒而愠的问题,也伴随着市区阵阵黑烟,在人们心底延烧,甚至星火燎原般一发不可收拾。

观众既是听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 坂元裕二意图将我们拉入当事人的体內,亲自体验「片面真相」所造成的伤害,以及若自己是当局者的「理所当然」,於情於理走过相似的困惑、担忧、气愤、无力和绝望,亦足以理解谎言生成的原因。

早织眼里的儿子忽然判若两人,郁郁寡欢,阴晴不定,甚至时不时带著脏污和伤口回家,宛若一颗不定时炸弹,于是,在听了凑吞吞吐吐的回答后,决定前往学校寻找答案。 只见校长和老师们言行怪异,一再闪躲问题,无意深究事发前因后果,犹如殭尸般只剩道歉的功能,这对心急如焚的妈妈而言几乎是提油救火; 加上凑的行径并未恢复常态,我们理所当然能体会身为单亲家长的艰难处境。

被冠上「对学生施暴」的保利老师,原来不过是一名初来乍到的热血教师,无论校园霸凌、争执冲突,总以热忱和关爱对待班上学生,努力於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麦野早织冲来学校,当面提出老师不当管教的质疑时,他成为了那位尽心尽力却得背负骂名的苦主,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事不让他解释、为什么学校不保护他──最重要的,为什么麦野凑非得说谎不可? 到电影的第二章节,我们也理所当然为保利老师感到愤恨不平。

顺著这些视角,我们都浮现过好几种关於「怪物」的猜忌,断章取义的事实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最后一块拼图更为重要,方能从客观角度建构出真相的全貌。

面对大人,孩子皆有自己的一套保护机制,尤其处理尚难理解的情感、欲望,一个人拚了命想找出标准答案。 妈妈口中的指导、老师眼里的教育,社会化的「大人」不自觉遵循著外界早已制定出的不成文规范,但那并非孩子追寻的出口,所以凑喃喃自语著,做不到像爸爸一样,质疑为何被生下来,暗自认定得不到校长口中所有人都能得到的幸福。

最终才知道,猪脑从何而来,谎言为何而生,麦野凑和星川依里创造与世隔绝的秘密基地,隔绝外界的批判目光,美得别有洞天,美得充满希望,就因这个世界有太多不能说出口之事,所以地板刮呀刮、乐器吹呀吹,俨然成为一种逃避; 但,亲情確实大到足以成为某些事情的阻力,对任何人皆是如此。 回头眺望自己的来时路,我们理所当然知晓这些难言之隐,而所谓大人的世界,不过是在遍体鳞伤之后得到属於自己的「生存方式」,偏偏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能被多爱一点?

无论被害与加害,核心的答案不出「爱」,爱一直以来都是双面刃,在各种友情、爱情、亲情、同志的標籤之下,人们忽略了情感的本质,忽略了无数种形式的情感之可能,并在情感生成前便已粗暴地为之分门别类,就连影评们对於《怪物》的阐释也同等直观。

《午夜牛郎》曾有一句话:我们得到的一切,也就只是将我们送回童年。 被压抑的孩子最后长成失能的大人,我们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不断见证这种「恶性循环」,透过坂元裕二之笔,终於直面了人性的矛盾面向。

原来转世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但是枝裕和和坂元裕二仍力有未逮,还必须加上坂本龙一的音乐魔法。

剪不断理还乱的部分,就交付坂本龙一吧,任音乐说话,藉旋律思考。 片尾的收录在 1999 年专辑《BTTB》Back To The Basic,意即「反璞归真」,为其钢琴独奏专辑,当中的一部分留存了他珍贵的童年记忆,如今,放在《怪物》的末端,与剧情产生了强烈的呼应。

两名男孩穿越风雨,走出泥泞,伴随纯净澄澈的琴音,无怪乎是枝裕和视此曲为一首祝福的曲子,蕴藏无尽的疼惜。 无论凑与伊里迎来了什么样的结局,无论逃过一劫或转世重生,都会是一种祝福 ── 他们永远保留现在的模样。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