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周恩来有次去了山西的太原,跟阎锡山商量一块儿打鬼子的事儿。
听说周恩来要来,阎锡山特意准备了山西的特色佳肴,热情招待。周恩来为了顾全大局,没有理由拒绝,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邀请。可没想到的是,一到宴会场地,周恩来竟意外地碰到了一位老朋友。
一般来说,碰到老相识,大家伙儿都会热情地寒暄几句,但周恩来却突然动了怒:“你身为个妥协分子,有啥脸面站我跟前,赶紧走人。”
大家心里都清楚,周恩来一直以文质彬彬的形象出名。那么,到底是哪个家伙能让周恩来少见地动了怒呢?没错,这个人就是张慕陶。
1902年,张慕陶在陕西的一个小城里的有钱人家里出生了。到了1923年,他因为学习特别好,考上了西安的省立三中,从那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很好。在上学那会儿,他慢慢有了革命的想法。1925年,他在《陕西学生》这个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叫《西安中学同学的觉醒》,在文章里,他狠狠地批评了帝国主义的假面和侵略行为。
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上,张慕陶上台讲了几句话,魏野畴觉得他讲得挺好。魏野畴就介绍张慕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让他留在西安干革命。到了1925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和共青团陕西省委都建起来了,张慕陶被选为省委委员,还兼着团省委书记的职务,管着那些革命的事情。
1928年的时候,张慕陶被选为了陕西省的代表,他去了莫斯科,参加了子就吸引了周恩来的注意。周恩来一直都很看重有能力的人,所以张慕陶后来就被提拔了,他先后做过顺直省的省委书记,还有长江局的书记这些重要的职务。
抗日同盟军那时候,张慕陶一开始干得还行,但柯庆施坚持说要全力去打蒋介石,还批评张慕陶工作没做好。后来部队在反对蒋介石的行动里吃了大败仗,柯庆施就把这账算到了张慕陶头上,干脆把他开除出了共产党。打那以后,张慕陶就跟共产党越走越远了。
后来那些年,张慕陶也做了些事情,但他想法上有问题,跟胡适有点像。就像西安事变那会儿,他和周恩来有了很大的不同意见。事变还没闹大前,张慕陶就已经跟着阎锡山干了,事变一出,阎锡山就派他到西安去帮忙处理那些事情。
张慕陶到了西安,立马就去见了周恩来。他跟周恩来说,蒋介石已经被抓住了,咱可不能让他跑了,得赶紧把他给解决了。不过,周恩来没同意他的想法,反而说他的做法太冲动了。周恩来觉得,西安事变这事儿,还是得用和平的办法去摆平。
张慕陶说的话让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好在周恩来靠着出色的外交手腕和政治本领,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个不好的局面,最终让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的处理。
这件事让中央非常重视,延安那边的《新中华报》发了篇文章,直接点名张慕陶是这次闹剧和暴力事件的背后主谋。经过这事儿,中央对张慕陶算是看透了,两边彻底闹掰,各走各的路了。
1937年的时候,周恩来去找阎锡山商量怎么一起干大事,结果又碰到了张慕陶。这时候的张慕陶啊,已经是个人人喊打的角色了,但他还是对周恩来不客气,说话带刺,一点尊重都没有。
周恩来当时火了,直接骂道:“你就是个投降分子,没脸站我跟前,赶紧走人。”张慕陶明白自己不对,立马就离开了宴会场。
1941年的时候,张慕陶才39岁,就被蒋介石在监狱里头悄悄地给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