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行贿,看看古人如何处理这件事

凝萨 2025-04-26 12:27:27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吴讷的作品,名为《题贿金》。所谓“贿金”,就是有人向吴讷行贿黄金。想要知道吴讷如何处理,读过诗句就明白了。吴讷生活在明代初期,他是江苏常熟人。吴讷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从小教育他要忠孝两全。他初入官场并非因为文章写得好,而是医术了得,被家乡父母官举荐到南京,受到了皇帝的信任。

朱棣病逝后,他的儿子朱高炽登基。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脚有残疾,曾经向吴讷讨教过养生方法,深知他性格秉直授予了监察御史一职。皇帝派他去贵州巡查,了解当地吏治民风。明代初期,贵州一带很容易发生叛乱,派监察御史前往就是希望把真实情况上奏给皇帝。贵州距离中原路途遥远,御史带回的信息格外重要。于是贵州当地官员就动了歪心思,想要收买吴讷让他多言好事。

眼看着吴讷就要返回京城,贵州官员凑了百两黄金。这是一笔巨额财富,倘若吴讷收下这笔钱,回到京城就能买下一座豪宅,剩下的钱也够在皇城外买下农庄。吴讷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要。贵州官员不死心,派人带着这笔行贿重金在吴讷返京途中截下他。就这样到了夔门附近,吴讷再也不装了。当他见到贿金的时候,拿出笔墨在礼单上题诗一首。

诗中写道,吴讷带着简单的行李向东前行,眼看着就要渡过一段水势湍急凶险的水路。如果他收下这笔赃款和地方官员行贿的土特产,就让他在乘船的时候遇到风浪,丧命在滔滔浪花里。看来真的把吴讷逼急眼了,他甚至都赌咒发誓了。行贿者带着赃物和这首诗返回贵州,吴讷两袖清风赶往京城。

读完《题贿金》是不是感慨万千,竟然真有这种不被财帛诱惑的御史。也许有人会说,明代初期对官员的考察很严格。朱元璋掌权的时候定下一条规矩,官员贪污超过60两白银就会被斩首。受贿金额超过80两白银就会被处以绞刑,吴讷也许是胆小怕事呢?别忘了,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杀了十万贪官,以至于没人敢当官。要不是吴讷人品过硬,恐怕也会腐化堕落。

要相信人格的魅力,古人对道德操守十分看重,吴讷为政清廉,为官不贪,拒绝贿金,尽显君子风度。同时,他也是个有情商的人,没有把行贿者逼到狗急跳墙的程度。他深深理解贵州官员的不易,知道他们在保留土司制度的地方为官有多么为难。他保留下一丝体面,题诗一首警告行贿者赶紧悬崖勒马。要不然,滔滔河水卷走的就不是吴讷一人,也许贵州官场要发生一场地震了。

0 阅读:3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