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荒诞与疯狂:事出反常必有妖

大博讲历史故事 2025-04-30 18:22:54

01

1615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三年的五月份第十一天,京城里的刑部大牢里头。

昏暗的地牢里,油灯一闪一闪的,湿气很重的空气里飘散着一种说不出的怪味,直想让人吐。就在那黑漆漆的旮旯,刑部管牢房的头儿王之寀,硬着头皮忍着这些,带着一群狱卒紧紧盯着一个犯人的每个小动作。

讲起这个罪犯,他可不是一般人物,背景挺深。

五月初四那天,有个叫张差的家伙,手里拿着一根枣木棍,偷偷从东华门摸进了皇宫。他稀里糊涂地又闯进了太子的东宫慈庆宫,碰巧遇到守门的老公公李鑑,上去就是一顿乱打。张差还想在慈庆宫里继续闹事,可也真是巧了,太子朱常洛刚好进去拜佛,没跟他撞上。张差手里没家伙,也没嚣张多久,最后被一群慢悠悠赶来的太监给抓住了。

有人偷偷溜进了紫禁城,这可是件大事。更糟糕的是,这事儿还跟储君的安全扯上了关系。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审问开始了。

东华门的守卫头头朱雄、负责巡查皇城的御史刘廷元,还有刑部山东司的官员胡士平等人,轮番审了张差好几次,最后都琢磨出一个味儿来:这家伙说话颠三倒四的,十足一个疯子。他说在蓟州老家那边没法伸冤,就一股脑儿跑到京城来想告御状,结果稀里糊涂地闯进了皇城,就这么惹下了这桩惊天动地的大事。

事情要是不对劲,那肯定有问题。

人犯被送到刑部大牢关起来后,这桩离奇古怪的案子立马就吸引了牢头主事王之寀的眼球。

连着好几天盯着看,张差那说话做事的样子,压根儿不像个疯子,王之寀心里头越来越觉得这事不对劲儿。

虽然自己仅仅是个六品小角色,但审理案件本就是刑部该干的活儿。既然这差事摊到了王之寀头上,他便打算按自己的路子去查个水落石出。

所以,王之寀吩咐手下停了张差的饭食,打算先让他饿上两天瞧瞧。

老话常说,人得吃饭才能活,不吃饭那可真是饿得难受。就这么过了两天,张差饿得是肚子贴脊梁,趴在地上,眼看就不行了。

时机一到,王之寀马上着手审问张差。

王之寀厉声道:“张差,快老实交代,案发的前后经过到底是谁在背后搞的鬼?”

张差说:“我就是来北京告状的,不小心走进了皇宫,要杀要剐随便吧,反正我这条命也没啥指望了。”

王之寀朝着桌上的饭菜努了努嘴:“赶紧老实说,饭就给你留着,要不,你就准备饿肚子吧!”

张差为了不被饿死,老实交代了:“我叫张五儿,是马三舅和李外公让我跟着一个太监干活的,他们答应我干完后给我几亩地。到了京城后,我住进了一个不知道在哪条街的大房子。有一天,那太监跟我说:‘你先去冲一下,要是碰到人就直接打死,打死了我们再来救你。’说完,他就给了我一根枣木棍,带着我从后宰门走到一个宫门口。我就照着做,把看门的人给打倒了,但太监人太多,最后还是被逮住了。”

我就说,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不正常的人。

到现在,案子有了大进展,王之寀别提多高兴了。他立刻让人抄了两份证词,一份打算送给刑部侍郎张问达,好让他上报给皇上,另一份嘛,就打算在明天刑部会审的时候,给大伙儿来个意外惊喜。

神探王之寀正得意于刚破的大案子,他哪里想得到,自己这番拼命干的活儿,竟然会牵扯到大明王朝的兴亡大局。

02 联合审查

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1615年的5月12号,刑部的大堂上发生了件事儿。

今天参与审理案子的刑部大人们早早就到了堂上,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有数,这次审理也就是个形式,等人犯认了罪、签了字,就能送到大理寺去结案了。

大家伙都觉得,这事儿能这样收尾就算不错了。可谁料想,半道上突然冒出个意外!大家轮流瞅了瞅王神探拿出来的那份证词,结果全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一个个当场就傻眼了。

这可咋办呐!

有那些官场上的老狐狸很快就明白了,这案子估摸着是没法再追究下去了,他们甚至觉得王之寀准备的那份证词根本就不该送到皇上那儿。可话说回来,王之寀和刑部郎中陆梦龙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说现在证据都那么清楚了,刑部怎么能无视事实真相呢。

大家争论了一番,最后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本案的主审,刑部侍郎张问达那里。

张问达真是头疼不已,心里琢磨着,口供都有了,还有这么多知情人,这下可咋整?他左思右想,权衡来权衡去,最后没办法,只好咬牙决定,还是继续把会审进行下去。

不过,他再次瞟了王之寀和陆梦龙这两个小伙子一眼,然后认真地告诫说:“咱们是审案归审案,但要是问到那个太监的名字,就必须到此为止了。”

刑部那劳永嘉员外郎,一着急,直接拉住了陆梦龙的胳膊,满脸恳求地说:“今儿个这审讯,实属无奈之举。咱们得赶紧的,问出那两个太监,还有马、李两人的真名后,就赶紧收手,别再往下追问了。要是再问出啥,一律别往记录上写。”

就这么着,在一片怪里怪气的氛围下,会审总算是拉开了序幕。因为有了王神探上次立下的功劳,审讯一开场就直奔主题,陆梦龙二话不说,直接下令给人上重刑。

但是,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挤眉弄眼,就是没人愿意站出来听命令。陆梦龙火冒三丈,连喊了好几声,最后才不得已动用了重刑。

刑部的大刑罚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扛得住的。没多久,张差又吐露了些新情况:“那个大太监啊,人称庞公公,小太监嘛,就是刘公公……”陆梦龙一听,赶紧追问:“那这两位公公具体叫啥名儿呢?”胡士相和劳永嘉连忙摆手说:“张差肯定不认识他们,别问了,别问了。”

陆梦龙没办法,只好换个说法,让张差说出他为啥闯进皇城。

张差现在已经完全不挣扎了,直接蹦出一句“要打小爷”。那些官员一听,全都吓得不轻,纷纷站起来阻拦说:“别再问了,到此为止吧!”

先前有个王大神探,后来又来了个陆大法官,这案子想瞒都瞒不住了。到了这地步,刑部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站出来担点责任。因此,在接下来的几次联合审理中,刑部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被扯了进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严刑拷问,张差最终也只好把真相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说起来,庞公公和刘公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郑贵妃宫里的太监庞保和刘成。这两个人,是通过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在宫外联系的表亲马三道和李守才,找到了那个关键人物张差,然后把他带到了京城。到了五月初四那天,刘成带着张差混进了皇宫。刘成给张差下了死命令:“你直接往慈庆宫冲,见一个杀一个。要是能把小爷给解决了,你这后半辈子就衣食无忧了。”

到现在,案子的真相已经水落石出,原来郑贵妃和她的哥哥国舅郑国泰就是背后花钱雇凶想要害太子的那个人,这事儿一传出来,整个朝廷都震惊了!

03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七号那天,北京故宫里头出了点事儿。

万历皇上朱翊钧也对这起古怪的梃击事件头疼不已。不过,他头疼的不是儿子的安全,而是满心想着怎么给宠爱的郑妃收拾烂摊子。

没错,谁不知道万历皇帝特别宠爱郑贵妃,还有他们宝贝儿子福王朱常洵。而说到太子朱常洛,万历压根儿就没正儿八经看过他一眼。朱常洛能当上太子,其实也就是万历和朝臣们多年来“选大的不选小的”那场拉锯战,最后达成的一个折中办法。

所以,打从一开始,万历对这案子就表现得满不在乎,只是随便下了道命令,让法司去查查。后来刑部也挺给力,真的就把案子后面的大鱼给揪出来了。可这时候,万历却更想息事宁人,想把事情压下去,冷处理算了。

但这些朝廷里的言官们可不是好糊弄的,案子一有眉目,要求严查的奏章就像下雨一样不断,全都冲着郑贵妃和她的亲戚郑国泰去了。

事实确凿,万历实在没办法,只好又下令:“既然找到了幕后黑手,那就赶紧让三法司一起商量定罪,然后详细上报。”

朝臣们都盼着能彻底查清这事儿,想着这回皇上总该站出来为太子撑腰了,都眼巴巴等着看案子最后咋判。可谁又能料到,万历皇上是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又偷偷摸摸地使起了手腕,打算用自己的法子把这事儿给结了。

要解决这事,关键还得看太子朱常洛。万历心里明白,只要能让朱常洛点头,这事儿才有可能出现转机。

后来,万历皇帝头一回去找了王皇后,想请这位跟太子挺亲近的正宫娘娘出面,帮忙在中间说说好话,调解一下。

万历皇帝已经许久未探望他那过了半百的结发妻子,但为了他心爱的妃子,万历只得硬着头皮,放下皇帝的架子,去向王皇后求情。

王皇后一听说有贵客到访,急忙跑出去迎接,边走还边开玩笑说:“皇上今儿个咋有空来瞧我这把老骨头啦?”

万历皇帝不拘小节,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跟王皇后讲了。

这事儿挺重要,王皇后心里也没底,就回答说:“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这老婆子可不敢随便传话,还是得亲自跟太子当面说一说才行。”

没办法,干脆召开个家庭大聚会吧。于是,万历皇帝、王皇后、太子朱常洛还有郑贵妃全都来了。

万历朝王皇后眨了眨眼,这么多年夫妻了,这点小动作她还是懂的。王皇后见状,便先开了口,直接问朱常洛对那梃击案怎么看。

朱常洛心里头那个火啊,简直压都压不住。在全家老少都在场的时候,他直接吼了出来:“这事儿肯定有人背后搞鬼!”

万历一听,脸一下子就拉长了。郑贵妃看到朱常洛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急得光着脚就对天起誓:“要是这事儿是我指使的,我宁可死一万次,我们全家都遭殃!”

看到爱妃竟然敢随便发这种狠毒的毒誓,还把自己这个老公也给扯上,万历皇帝顿时火冒三丈,他猛地站起来,冲着郑贵妃吼道:“这事儿咱们家都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你还提什么你家不你家的。”

好吧,看来父皇是铁了心要给郑贵妃和郑国泰撇清关系,我这个太子哪敢跟皇上对着干呢。所以,朱常洛调整了一下情绪,马上换上一副公事公办的笑脸,对万历说:“我觉得这事儿,处理到张差那儿就算完事儿了。”

万历心里头那个乐呵,觉得这儿子真靠谱,于是轻轻拍了拍朱常洛的背,笑眯眯地说:“小子,你可是个能保万年太平的天子料子。有你这样的心态,啥千古难遇的大事儿都能迎刃而解,简直就是圣人的做派,是个大仁大孝的好孩子!”

看到太子态度有所松动,郑贵妃立刻就跪倒在地,向着太子恳求说:“兄长,兄长,我心里真没想过要害你,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小妈突然来了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戏码,朱常洛差点儿没给弄糊涂了,他连忙又跪下说:“妈呀,我真没那个意思,你这是何必呢?”万历皇帝在一旁捻着胡子,笑眯眯地说:“太子啊,她既然求你了,你就接受她这一拜吧。”

皇帝出面打了个圆场,皇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父子间慈爱孝顺,大家和和睦睦,仿佛之前的一切风波都不曾存在过。

04 案件终结

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1615年的5月28号,那天在慈宁宫里头。

忙完家里事的隔天,万历皇帝竟然出乎意料地把文武大臣都叫到了慈宁宫来商量事情。说实话,万历已经有二十多年不怎么管政事了,好多帝国的官员压根就没见过皇帝长啥样,所以这次能有机会亲眼见到皇上,大家都激动得不行。

搞定了皇宫里面的事,外面那些朝廷大臣就容易对付多了。所以,万历打算亲自上阵,在满朝文武面前,把这前所未有的乱子给彻底摆平,好让那些议论纷纷的人们都闭上嘴。

借着去慈宁宫悼念慈圣李太后的机会,万历皇帝先跟大臣们表明了态度:“前几天,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疯子张差,闯进了慈庆宫,拿着棍子就打人,把皇太子都给吓坏了,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说完,他又指了指旁边朱常洛的孩子们,接着说:“瞧瞧这些皇孙,我可是打心眼里喜欢。真不知道外面那些人咋想的,老怀疑我别有用心。再说了,福王早都封地去了,离这儿好几千里地呢,没传召他都不能回京,他还能飞了来不成?”

说着,她便握住了朱常洛的手,眼里满是疼爱,感慨地说:“大伙儿瞧瞧,这样出色的一个孩子,要是你们说我没好好疼爱,那换作你们有个儿子长这么大了,能不心疼吗?”

听到这话,大臣们一个个吓得赶紧跪下磕头。

热场结束,咱们得聊聊正事儿了。

万历皇帝直接当着大家的面说了,那个梃击案啊,张差就是个疯子,二话不说,立马下令把张差、庞保、刘成这三个人给杀了,其他人嘛,就不追究了。

太子朱常洛率先表态支持,这样一来,轰动一时的梃击案就算是彻底解决了。

事情终于搞定了,万历心里稍微放松了点,但立马又冒出一股怒火。就这样,在大伙都喜气洋洋的日子里,突然闹出了个小风波。

皇上特别慈爱,太子特别孝顺仁义!

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聚在一起时,突然间,有人高声尖叫了起来。

万历皇上纳闷儿,不知道旁边的人都在议论啥,就扭头问了自己身边的随从。这一大片人都在那儿说,随从也就听了个七七八八,差不多地告诉万历:“好像是御史刘光复在那儿说,希望皇上能多疼疼皇太子。”

我根本不需要你来指导,你这简直就是哪疼往哪戳!

万历皇上脸一沉,给刘光复使了个眼色,让他别再说了。可刘光复在远处跟打了鸡血似的,直接开启了循环播放模式,一个劲儿地大声嚷嚷。你看,万历这边急得直跳脚,让他赶紧住嘴,刘光复那边却跟没听见一样,喊得越来越起劲。

这下子,万历皇帝是真被惹毛了。哼,一开始是你们紧咬着这案子不放,现在倒好,又在这大吼大叫,挑拨离间。

叫人来,看看这内宫里头,一片慈爱孝顺的景象,可外边那些大臣们却胡乱猜疑。他们的一举一动,明摆着就是想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嘛。

最终,万历皇帝没听大臣们一再劝阻,下令用棍子把刘光复赶了出去,还狠狠地判了他个死缓。倒霉的刘光复呢,一直等到万历皇帝去世,这才被放了出来。

咱们最后再聊聊梃击案这事儿。

皇上昨天发了话,可今天却又变卦了。原因嘛,就是郑贵妃舍不得杀庞保和刘成这两个得力的手下太监。万历皇帝于是又下了命令,先把张差给处决了,至于庞保和刘成,他就没再提这事儿了。

这下,那些本来就坚持要查清楚的朝廷大臣们可不乐意了,皇上您这是在逗我们玩吧,这可绝对不行。

之后,弹劾的奏章还是接二连三地送上来。

万历皇帝实在被这事搅得头疼,最后干脆把庞保和刘成给杀了,剩下的像李守才、马三道这些人,都被发配边疆,这案子也就这么了结了。

但是,万历是不是就凭着自己的一意孤行,真的把这事儿给摆平了呢?

结果很明显不是肯定的。

梃击案就像触发了一系列麻烦的开关,从那以后,这桩大案子就经常被拿来作为党派斗争的谈资。一直到明朝灭亡,甚至到了南明时期,当年这件事引发的纷争还在不断上演……

0 阅读: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