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无钱治病,女儿无意讲出其真实身份,立刻变得全国出名

张生全精彩历史呀 2023-03-06 13:00:57

2012年底,一篇《毛主席贴身警卫深山劳作54年》的通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也让85岁的奉孝同老人走进了公众视野。

奉孝同早年在朝鲜战场被授予过战斗英雄称号,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又做过毛主席的警卫员,按说像他这样的老兵应该能享受老兵该有的待遇,然而奉孝同不仅穷困潦倒,而且多年来,竟从未向人提起过他传奇的一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27年,奉孝同出生于湖南新化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他是家中的独子,因此一家人节衣缩食送他进过3年学堂,后来因为实在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才辍学回家。

奉孝同的家乡是个“穿靠纺,吃靠天,行靠腿,运靠肩”的地方,虽说是穷乡僻壤,但也受到了战火的侵扰,老百姓的生活也愈发艰难。

抗战时期,有新四军借住在奉孝同家,他们和奉孝同的家人拉家常,也宣传革命思想。奉孝同从他们那里听到了很多革命故事,对当新四军充满了向往之情。可惜他年纪太小,未能如愿。

抗战结束后,一场国共内战又拉开了帷幕,年轻力壮的奉孝同一心想要参加解放军,但父母就他这一个儿子,怎么舍得把他送到战场上去呢?所以奉孝同仍未能如愿。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时年23岁的奉孝同不顾家人反对,响应毛主席号召,积极参军入伍,跟随第一批军队辗转千里,来到了朝鲜战场上。

奉孝同在到朝鲜战场之前,曾在新兵营里受过数月的艰苦训练,对射击等技术都掌握得很好。等到了朝鲜战场后,他虽说是个新兵蛋子,但他却表现得非常英勇。

战争非常残酷,奉孝同的战友在一场场战斗中倒下了不少,这让他对敌人充满了仇恨,因此他苦练枪法,在战场上对敌人施以痛击。

很快奉孝同就练成了神枪手,再加上他身体素质好,表现又突出,因此他被上级选为机枪手。从此后,他靠着一挺机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杀敌无数。

对于奉孝同来说,老秃山战役最为惨烈。当时哥伦比亚联军和美军联合作战,动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特别是钢盔铁甲的坦克在战场上横扫无敌,机枪子弹对它根本没奈何。为了能打败敌人,奉孝同顾不得多想,就扛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爬到了敌人的坦克边,用炸弹炸断了坦克的履带。老秃山战役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而英勇的奉孝同也因此被志愿军总指挥部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抗美援朝结束后,奉孝同由于表现出众,又被部队推荐到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工作。

一中队是新成立的队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毛主席的住地警卫和外出随卫的任务。奉孝同在接到任务后,心里非常激动,他觉得他终于可以见到毛主席了,同时他也觉得他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

当时,奉孝同负责在毛主席的住所丰泽园后门站岗,经常能看到毛主席,而毛主席也和蔼可亲,每次都和他们主动打招呼。

奉孝同虽然对毛主席敬重有加,可是他觉得自己是个农村娃,又没读过什么书,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所以表现得颇为胆怯,甚至连和毛主席打招呼都不敢。

这天,毛主席特意和奉孝同拉起了家常。在毛主席的关怀和鼓励下,奉孝同不仅说起了家乡,而且还把自己的情况都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笑着对奉孝同说,你我都是湖南人,这就是老乡呀。你现在这么年轻,没有文化可以学,普通话说不好,也可以学,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奉孝同听了毛主席的话,从那以后就开始刻苦学习。毛主席了解到一中队像奉孝同这种没怎么读过书的人还不少,所以专门帮他们请了个老师给他们上文化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奉孝同从一个原本写字都有些吃力的人,慢慢地变得不仅能读报,而且还能写信了。这个进步,让奉孝同很有成就感。不过,最让他开心的是,这时候的他见到毛主席,不再像当初那么拘谨,反而还能大大方方地回答毛主席的提问了。

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也会抽空和一中队的干部和队员们讲警卫的重要作用,了解他们学习的情况,和他们一起聚餐等。

奉孝同为了能把任务完成得更好,他在学文化的过程中,对业务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工作更是兢兢业业,所以做警卫员的5年时间里,他先后被评为“执勤能手”“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有一次,毛主席抽出一部分警卫战士回家乡做社会调查,其中就包括奉孝同。在临走前,毛主席专门把他们叫到一起,叮嘱他们“搞调查不要在老百姓面前摆架子,也不要说是毛泽东的警卫员,纪律还是要严格遵守的”。

奉孝同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回到老家进了全面而仔细的调查。回到北京后,他把看到听到和了解到的关于农民生产、粮食生产和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写成了详细的书面材料,然后和其他几位战友分别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非常高兴。

1958年,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31岁的奉孝同响应号召,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部队,回到了湖南老家。

本来,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就是个特殊的所在,由于是为国家领导人做警卫工作,因此有着严格的军事保密制度。从这里出去的警卫战士,都必须保证不泄露军事机密,同时也不能到社会上宣扬自己做过毛主席的警卫员。

奉孝同回到新化老家后,他一直严格地遵守着部队的规定,从来不在外人面前提自己的从军经历。所以,公社领导也都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是复员回来的老兵。

起初,奉孝同因为当过兵,所以公社领导就安排他当民兵连连长,任务就是训练民兵。当时他是男兵连长,女兵连长是一个叫王欢云的姑娘,两人由于工作关系,常有往来,时间一长,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大跃进时期,浮夸风泛滥,各地都出现了虚报产量的事。奉孝同所在的公社也开始“放卫星”,凡是多报产量的农民,可以获得两杯白酒。

奉孝同对此极力反对,他公开表示,宁可实事求是,也不能喝这杯“空肚”白酒。这话不仅让他当场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而且他的民兵连连长的职务,也给抹掉了。

奉孝同回家种地后,又逢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和饥荒成了大问题。奉孝同当时已经和王欢云生下了3个女儿和1个儿子,公社里发的那点口粮根本不够一家6口人吃。为了充饥,奉孝同和妻子就去挖野菜,野菜挖不到了,就吃观音土,吃得一家人个个腹胀如鼓。但困难成这样,奉孝同也坚持不向国家伸手,不说自己当过毛主席警卫员。

不过,厄运并未因此离开奉孝同。先是长女庆玲在嫁人后,突发怪病。被离婚后,只能回家,跟着奉孝同夫妇生活。次女美玲远嫁,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可怜小女儿福玲在16岁时被人骗走,后来死在了海南。由于家中贫困,奉孝同最终没能去见福玲最后一面。而他唯一的儿子,也在2004年因病去世。

遭遇了种种不幸的奉孝同,在最艰难的时候,总是回忆起当年给毛主席做警卫的时光。想到毛主席的音容笑貌,他似乎又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005年,庆玲又发生了意外。她到树林里去拾柴的时候,被盗贼敲晕在地。好在有人发现并告知了奉孝同,庆玲这才被送进了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脑震荡,这又得一大笔医疗费。

此时,奉孝同已年逾七旬,家境落魄潦倒。为了救女儿,无奈之下,他只得给当地武装部递交了《请求救济报告》,详细地说明了他的从军经历。但是,他仍然没有把他给毛主席当警卫战士的这件事写出来。

当地武装部经过调查核实,发现奉孝同的生活的确很困难。于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奉孝同每个月能从民政局领到510元的优抚补贴。此外,村里考虑到奉孝同的家庭困难,又给他的女儿办理了低保补贴。

转眼到了2012年,奉孝同的老伴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奉孝同心急如焚,竟也住进了医院。由于无人照顾,远嫁的美玲闻讯赶回来照顾双亲。

有一次,美玲和医生聊天的时候,无意说起父亲的过往时,随口提了一句,父亲曾给毛主席做过警卫员。

结果这话很快就传到记者奉立群的耳中,他去采访奉孝同时,问奉孝同为何这么多年,从不向人讲起自己做毛主席警卫的事情。奉孝同摆着手说,这不能讲,这是部队的纪律。

深受感动的奉立群,很快就在报刊上发表了《毛主席贴身警卫深山劳作54年》,文章发表后,奉孝同立刻成为了公众人物。

新化县相关部门的领导,上门探望奉孝同,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奉孝同说,他这一辈子有两个愿望,一是去毛主席的家里看看,二是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得知奉孝同朴素的愿望后,很多好心人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他实现愿望。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奉孝同先去了毛主席的老家韶山,随后又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待他到了北京后,当地的爱心人士不仅到车站来迎接他,而且还帮他安排好了住处。

次日,爱心人士陪同奉孝同前往天安门广场。在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后,身着军装的奉孝同,望着大堂里的毛主席雕像,浑浊的眼眶里忍不住泛起了泪花。他上前献上一束白菊花,随后,他庄严地向毛主席的雕像敬了一个军礼。在看到毛主席遗体时,他哽咽而深情地喊道:“毛主席呀!”随后便泣不成声。

最终,还是在爱心人士们的安慰下,他才慢慢止住了眼泪,随后他对着毛主席的遗体三鞠躬,敬完军礼后,才在众人的搀扶下,离开了毛主席纪念堂。

回到湖南后,奉孝同非常感谢那些促成他实现愿望的爱心人士们,他憨厚地说道:“我这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贡献,现在还给你们添这么大的麻烦。如今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能劳动,我还有力气照顾家人,我一定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

一位战斗英雄,一位曾做过毛主席警卫的老兵,原本可以享受国家给予老兵的待遇,但他因为铁的纪律,从不向外宣扬自己从军的过往,他这种舍己忘利、大公无私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久学习和纪念。

0 阅读:1

张生全精彩历史呀

简介:主笔张生全,中国作协会员,有著作《最后的士绅家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