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婚内出轨多人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舆论湖中的巨石,不仅让肖某本人瞬间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更牵出了一系列围绕规培住院医师董某莹的“跨界”疑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校长寄语文章删改,疑云初现
4 月 28 日,有细心的网友爆料,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一篇于 2023 年发布的“校长寄语协和医学院 2023 届毕业生”的文章,悄然间删除了关于“董某莹”的相关内容。回溯过往,2023 年 7 月该公众号发布的《植根多学科的沃土 长成医学的参天大树——王辰校长寄语协和医学院 2023 届毕业生》一文中,曾明确提及“董某莹同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等等”。然而,到了 2025 年 4 月 25 日,这一表述却从文章中彻底消失。

这一突如其来的改动,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诸多猜测。彼时,肖某出轨事件已将董某莹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大众对她的“跨界”过程,诸如招生要求、学习规培过程中的权力运作等问题,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加之在知网上遍寻不见其博士论文,此时文章的删改,就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越发激起了公众的好奇心与猜疑。

董某莹过往经历引争议,各方说法不一
2023 年校长寄语曾将董某莹作为“4 + 4”模式的正面典型加以提及,而如今却因肖某出轨事件的发酵,删除了与之相关的内容。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她本身并不如当初所宣扬的那般优秀,还是因为卷入此次事件,使得“4 + 4”模式蒙上了一层阴影,校方急于与之划清界限?

2021 年 11 月,董某莹以北京协和医院实习医生的身份,参与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并获得了媒体的报道,彼时的她展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但随着个人感情纠纷的曝光,她的学习经历却突然被避而不谈,这背后的原因着实令人费解。难道是担心会因此牵出更多不为人知的隐情,还是曾经笼罩在她身上的光环,已不再经得起公众的审视?

在对董某莹的诸多质疑声中,部分属于误解。比如,有人质疑她的规培仅一年,认为这是搞特殊化。但实际上,“4 + 4”本就是一种“速成”模式,能够将传统医学生 3 年的规培时间缩短至 1 年。又比如,举报信称董某莹本该去脊柱外科轮转,肖某却利用职权将其留在胸外科规培,然而也有医生指出,在大科室内可不进行轮转。还有人对其博士导师、论文方向、学位及实习科室等问题提出质疑,对此也有医生解释,医学生本身就需要学习各科知识。

各方沉默,删文传递不良信号
面对大众如此之多的质疑,北京协和医学院至今仍保持沉默,未作任何回应。然而,校长寄语文章相关表述的删除,以及董某莹论文在知网上的消失,这些举动无疑向公众传递出一种不太乐观的信号,似乎在暗示着有人因董某莹之事而感到紧张,并采取了所谓的预防性措施。

网友们认为,事到如今,肖某既然已受到相应处理,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如何重启自己的人生;董某莹也应当直面现实。真正该感到紧张的,或许是那些尚未浮出水面、可能会被此事波及的幕后之人。如果一切都合乎程序正义,经得起检验,那么自然无需担忧;但倘若在董某莹等人的“跨界”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开后门、损害公平等行为,即便删除文章,也无法掩盖事实真相。坦诚面对、如实交代,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

与其在事发之后紧张地删文试图掩盖,不如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唯有遵纪守法,尊重公序良俗与公平正义,方能在面对各种风波时,稳如泰山,处变不惊。我们期待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相关方能够尽快给出权威的解释,驱散这团长久以来围绕在董某莹“跨界”事件上的重重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