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天之骄子陨落的传奇故事,屡见不鲜。

比如,中国恒大的最终走向,房地产界的这颗瓜我们究竟还能吃多久。
距离许家印第一次坐上了中国首富宝座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5年。中国恒大(03333.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市值最大的内地民营房企,当时的场景一片繁华,春风得意的许家印脸上洋溢着喜悦,繁华中又透露出一丝凄美,就如同你站在最高处,殊不知底下已是万丈深渊。
谁也没想到,许家印的结局竟会如此不堪,恒大与许家印同时走向命运的终局,跌落神坛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回想当初,许家印的辉煌羡煞旁人。当年,中国恒大交出了一份数据非常“亮眼”的财报,总资产17618亿元,同比增长30.4%,位于行业第一;毛利1123亿元,同比大增88.9%;核心净利405亿元,均位于行业第一。在《胡润百富榜2017》上,59岁的许家印超越了两位互联网大神马化腾和马云,以2900亿元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常常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许家印的“衰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为什么能从2900亿元神坛的位置跌落下来,实际上,都是有迹可循的。
大家都知道,恒大是房地产起家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一点点崛起。许家印用敏锐地商业嗅觉,洞察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他做出了令大家难以置信的决定,果断辞去了稳定的公务员工作,投身于地产行业。

刚开始,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能够在这个行业立足,他曾经亲自到工地搬砖头、拉关系、找项目。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聪明的头脑,他逐渐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
直到2016年5月,恒大将上市公司的名称由原来的“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才开始真正扩大产业,发展成为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文化旅游、健康、农牧等在内的多元化业务。

不过,一个公司想要多元化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才能正常运转,如果一味追求多元化,只会让公司陷入困局。
2018年,恒大宣布到2020年底,要实现总资产3万亿元,年销售规模8000亿元,年利税1500亿元。

2022年3月22日早间,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三家恒大系上市公司宣布将延期刊发2021年年报,由此开启长达500余天的停牌。
最终,恒大资不抵债,两年净亏8000亿,总负债2.4万亿,谁都很难伸手去救恒大。
许家印从不知名的小人物,一步步走到了房地产界的头号人物。但终归是繁华散尽,才发现踏进去了无数的坑。
如今,随着许家印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及清盘令的颁布,中国恒大还是迎来了最终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