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菜市场”改造失败?

佳昊农贸市场设计 2024-05-14 16:12:41

“网红”二字虽自带流量,但意思有褒有贬。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接住这波网红效应,以此吸引更多的关注,达到宣传推广的效果。当下也已经有许多菜市场效仿这种方式,向“网红化”改造靠拢,只是,落地的效果有好有坏。

从目前的情况看起来,那些改造失败的“网红菜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网红菜市场 ≠ 盲目涨价

通常流量大的地方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物价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菜市场里承载着大家对于一日三餐的选择,菜品的品质和性价比都是老百姓选择前来买菜的重要因素。

网红菜市场的打造也许会对市场内的销售价格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切忌盲目涨价!从长期看来,要维护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优化,做“老百姓”喜欢的菜篮子。

网红菜市场 ≠ 无效流量

菜市场向来以生活气息为主,打造“网红菜市场”需要避免华而不实的元素导致无效流量的产生。

我们佳昊设计师敢于打破常规,在保障基础功能的原则上,根据不同市场特点,将市场内各类功能区打造出专属特色,设置网红打卡点,坚持实用与“流量”并存。

依托互联网及社交平台,逐步为市场建立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网红效应的扩散裂变,将粉丝的关注度转化为“有效流量”,从而提升市场购买力,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性。

网红菜市场 ≠ 过度商业化

虽说现在鼓励“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但我们需要先看准市场定位是否适合,避免市场内业态过度商业化,反而削弱了菜市场原有的烟火气。

在明确市场定位、优化消费体验、完善商业配套的前提下,在市场内适当增加便民业态,不仅有利于提升市场的档次,更加能够成为现代化农贸市场的一大亮点。

网红菜市场 ≠ 冷漠的消费场所

经常爱逛菜市场的朋友都知道,有那么一群人,每天即使不需要买菜也爱去逛逛,遇到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还能在里面唠唠嗑,小小一个菜市场,里面充斥着不少家长里短和人情冷暖。

所以,市场管理方在升级改造后,要避免菜市场因为“网红”属性成为冷漠的消费场所。充分让“网红”效应为市场发挥积极作用,守护市场内原有的热闹与繁华。

说到底,菜市场的本质是提供新鲜的食材和便利的服务,同时守住人间烟火。无论如何升级改造,都不能忽略菜市场的本质和价值。

只有真正用心做到“以人为本”,守住初心,才能让升级改造后的“网红菜市场”更有温度,经营出不一样的精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