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瓶仿知名大厦建筑外形,侵犯建筑作品著作权。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当北京第一高楼的流线型轮廓出现在白酒瓶身上,一场关于建筑作品著作权的争论叩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大门。
4月24日,据朝阳法苑官微消息:北京第一高楼某大厦位于朝阳区CBD核心区,获得多项建筑领域奖项。该大厦业主单位某投资公司发现某酒业公司生产的白酒酒瓶与某大厦及其抽象图构成实质性相似,同款白酒广告也曾在大厦周边地区发布。
北京朝阳法院就某大厦诉酒企侵权案作出判决,认定酒瓶设计与建筑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判令酒企承担侵权责任……

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建筑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涉事大厦业主提交的航拍对比图显示,酒瓶的收腰曲线与建筑外立面的渐变弧度高度吻合,抽象化处理后的设计图更与大厦外观形成镜像关系。
白酒生产商某酒业公司应诉时表示,白酒酒瓶创意来源于古代商周青铜觚尊,系原创设计,与某大厦的建筑差异巨大,不构成实质性相似。白酒的经销商则表示,自己不具有主观侵权故意,接到起诉材料后已及时下架了这两款白酒。

法院审理的过程中,被告提出的"青铜器灵感说"未能获得赞同。
朝阳法院审理认为,某大厦外观设计虽参考了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尊”的造型,但从整体外观到局部细节设计,均形成了区别于礼器“尊”造型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性表达,具备独创性,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建筑作品。
因白酒酒瓶的创作晚于中信大厦的建筑,且酒瓶在设计元素、结构、形态、整体表达形式上与中信大厦建筑作品高度一致,法院认定白酒酒瓶与中信大厦建筑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二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对中信大厦建筑作品享有的著作权。
法院结合案件证据综合考虑依法判决某酒业公司、某酒业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某酒业公司赔偿某投资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合理开支15万元,并公开消除影响;某酒业有限公司在上述赔偿的2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驳回某投资公司其他诉讼请求。
B知识产权保护的链式责任案件判决构建了完整的责任追究链条:生产商承担核心侵权责任,经销商因持续销售且未履行审慎注意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经销商在收到律师函后虽下架产品,但未能追溯已售出商品,实质上放任了侵权后果的扩大。
这种"全链条追责"的司法态度,倒逼销售环节建立知识产权筛查机制,将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合规,有效遏制侵权商品的流通扩散。
此案终审落槌之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建筑作品的维权胜利,更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的进阶升级。当责任追究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覆盖,创新者的创作热情才能得到最坚实的法治守护。
这起"白酒瓶撞脸摩天楼"的诉讼,恰似一记清越的钟鸣,提醒着我们:唯有让侵权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能让真正的创新者在时代潮头傲然挺立。
站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回望此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商业主体的利益博弈,更是数字时代重构知识产权规则的迫切需求。当AI绘图可以瞬间融合兵马俑与玻璃幕墙,当3D打印让文物复刻突破物理限制,法律必须进化出识别"创造性转化"的智慧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