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影像:大清兵工厂能够仿制加特林机枪,棉纺厂只是多人在纺棉

丹宝星辰本人 2023-03-10 21:32:14

清朝的闭关锁国、文字狱除了有助于加强满清的统治外,就是延长了满清的贫穷。魏源,在1842年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实际上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老照片展示了1870年清朝的工业化程度。

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他的幕僚坐上了当时的运煤火车,这是唐胥铁路通车后,李鸿章等官员在参观视察的场景。运输煤炭是工业化的开始。

张之洞于1893年在汉阳龟山建造的汉阳钢铁工厂,这个工厂是名副其实的军工企业,一是炼钢,二是制造枪炮。后来的战争中用到的枪支火炮很多来自此厂。

这是汉阳钢铁工厂的一个半成品车间,好像是现在的电动车制造厂。轮子全都是炮车上的部件。

要想制造出先进的设备就得有更先进的设备,1872年南京已经能够生产出不错的枪支、火炮和弹药,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都是清政府花重金从国外购买,机械下满的英文说明了机械的来历。扎着辫子的工人或许不能满足现在安全生产的要求。

江南制造局恐怕是清朝最有实力的兵工厂,据说一年能生产2000支步枪,可是远远不够用。就在这里晚清的工匠们竟然能仿制了美国的加特林机枪。

当时仿制的加特林是放在两个轮子之间的。

然而在1870年上海的棉纱厂房,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妇女,估计和农村里的纺棉没有什么不同,看不到任何器械化的影子。

1865年的农村人还是用这种方式织布。老式的织布机很多80后都曾见过。

为了能够延续王朝的生命,满清一直致力于武器的研发,工匠的制造和模仿能力可见一斑。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