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5号下午3点钟,毛主席他们这些中央的大领导从颐和园动身了。他们分开坐了几辆小汽车,路过海淀镇、白石桥、紫竹院这些地方,然后又往西北方向拐,大概4点半的样子,就抵达了西苑机场。
聂荣臻和叶剑英他们几个,早就在机场大门那儿等着了。那边呢,专门给毛泽东备了一辆全新的阅兵用车。
毛泽东走了过来,瞅了瞅那辆检阅车,又转头望了望自己从西柏坡起就一直乘坐的吉普车,开口说道:“咱们坐着缴获来的战利品,去检阅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不是更有意义嘛!”
大家都觉得他的想法很不错,所以检阅时,毛泽东坐的是我军缴来的那辆美国吉普。
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平各界代表,全都汇聚到了西苑机场。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一一引见了这些代表。
毛泽东跟华北的妇女代表李秀镇碰了碰手,聂荣臻在一旁介绍,说她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好,成了华北那边支持军队和生产的好榜样。她好多次不顾自个儿的安危,给解放军送重要消息,还把唯一的儿子送去了部队……特地请她来参加西苑的阅兵仪式。毛泽东跟她使劲儿握了握手,时间长得有三分钟呢。
这会儿,参加阅兵的队伍已经在西苑机场排得整整齐齐,形状就像个“凹”字。往南看,是坦克和重炮部队的阵势:包括两个野炮大队、三个高炮大队,还有一个榴弹炮连。坦克和火炮上都飘扬着各式各样的荣誉旗帜。
往西看,那边是由200辆美国造的汽车排成的机动部队队伍。往北瞧,则是三个步兵团一块儿组成的步兵大队。
早春时节,下午五点钟左右,天色慢慢变暗。就在这个时候,机场的上空突然出现了四颗亮闪闪的白色信号弹,标志着阅兵仪式正式拉开了序幕。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林伯渠等人按顺序上了车。当载着他们的阅兵车队慢慢开进阅兵场地时,响起了雄壮的军乐。
这是一支军乐队,成员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宣传文化高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队伍里啥人都有:有在人民军队里磨炼出来的乐师,有之前起义或投诚的老军人,还有从北平旧警察乐队里吸纳的成员。他们演奏起来那阵仗,加上激昂的曲子,直接把大家带到了一个庄重严肃的环境里。
阅兵总负责人刘亚楼给毛主席敬了个礼,然后向他汇报情况。
“主席,看这儿,坦克、炮兵、摩托化步兵、步兵方阵,还有那些英雄模范,全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检阅啦!”这喊声,跟打雷似的,响彻云霄。这声音,把检阅车上的各位代表也都带动起来了,他们也跟着大声喊:“毛主席,永远万岁!”这一嗓子,真是历史的见证。就这么一下,毛泽东就被大家推到了最前面,成了焦点。说真的,是历史和咱中华民族把毛泽东推到了舞台中央。”
这张照片,把历史定格,成了永恒的记忆。
这是中国军队最高指挥官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唯一举行的检阅仪式。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的一次提前展示。
现在的解放军,那可是今非昔比了,装备早已大升级。
接着,毛主席、朱老总等一众中央大领导,坐着车子从西苑机场出发,直接回了颐和园。
路上,毛泽东乐呵呵地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讲道:“今天啊,咱们可算是搞定了一件超重要的事儿!打今儿起,咱们能大声告诉全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咱人民解放军总部,都已经搬到北平来啦!这代表着咱们中国革命取得了个大胜利,不过啊,这还不是最终的胜利。现在还不能搞大型的庆祝活动,得等全国都解放了,那时候再开个盛大的庆祝会,那才叫有意义呢!”
《军队的大考验》这是一段关于军队面临重大挑战的故事,我们称之为“军队的大考验”。从前,有一支雄壮的军队,他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但有一天,他们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场大考。他们需要离开熟悉的营地,踏上未知的征途,去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他们战斗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意志和决心的磨砺。军队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次任务非同小可,稍有差池,就可能全盘皆输。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往直前。在征途上,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有时是天气的恶劣,有时是地形的复杂,有时是敌人的狡猾。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了这次大考验,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壮大。最终,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营地。这次经历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团结,也让他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这支军队,通过这次大考验,真正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