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吃辅酶Q10,1年后入院,医生:怎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韩玄来看趣事 2025-04-29 05:14:39

五十六岁的李阿姨被家人急匆匆送来,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腿浮肿明显。接诊医生翻看其一年来的用药记录时,眉头紧锁:"辅酶Q10每日服用200毫克,持续一年有余?"李阿姨虚弱地点点头,医生叹了口气:"这种低级错误,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层出不穷。"

李阿姨因"极度疲劳、心悸、下肢浮肿"入院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她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辅酶Q10,朋友信誓旦旦地说:"这可是'抗衰老神器',吃了能让人青春永驻!"

于是李阿姨不但每天按时服用,还擅自将剂量从初始的50毫克逐渐加到200毫克,妄图加速"抗衰老"效果。

辅酶Q10,这个被誉为"细胞能量工厂"的物质,近年来风靡全球。然而,民间流传的"抗衰神药"传说与科学事实相去甚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曾对市面上常见的辅酶Q10补充剂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虽然辅酶Q10在特定疾病治疗中确有辅助作用,但盲目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但无益,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李阿姨的诊断结果让所有人震惊:心肌受损、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紊乱。这些症状都与长期不当服用辅酶Q10密切相关。

医生指出,这并非孤例,近年来全国各地类似因保健品不当使用导致的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

辅酶Q10的真相与误区

辅酶Q10(泛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中的脂溶性物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在维持心脏功能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辅酶Q10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也是为何它成为保健品市场的"香饽饽"。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陈医生表示:"辅酶Q10确实有其医学价值,特别是对某些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但问题在于,许多人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遵医嘱盲目服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授李明强调:"中国传统医学讲究'是药三分毒',辅酶Q10虽属保健品范畴,但同样需要遵循适量原则。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肾负担加重,甚至干扰某些药物的代谢,引发不良反应。"

长期过量使用的风险警示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保健食品安全与功效评价指南》,辅酶Q10的推荐日摄入量为30-100毫克,而李阿姨每日200毫克的剂量远超安全范围。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首先,辅酶Q10作为强抗氧化剂,过量服用会导致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失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2023年发表的研究显示,长期高剂量辅酶Q10可能导致机体抗氧化系统紊乱,反而增加氧化应激损伤风险。

其次,辅酶Q10属于脂溶性物质,过量摄入会在肝脏蓄积,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辅酶Q10在肝脏过度蓄积会影响肝细胞线粒体功能,进而引发肝酶异常和肝功能损害。

此外,辅酶Q10还会影响凝血功能。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专家王医生指出:"辅酶Q10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大剂量使用可能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对于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危险性更大。"

隐藏的药物相互作用

更为严重的是,李阿姨长期服用的降压药与辅酶Q10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药理学专家张教授解释:"辅酶Q10可能增强某些降压药的效果,导致血压过低;同时还可能降低某些他汀类降脂药的疗效,这些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通常被普通消费者忽视。"

中国百姓保健品使用的现状

辅酶Q10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但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知普遍不足。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超过70%的中老年人曾在无专业指导下自行购买保健品,其中约40%存在过量使用情况。

山西太原市中心医院接诊的张大爷,因信任"茶余饭后"式的保健品广告,同时服用十余种保健品,最终因多种成分相互作用导致肝肾功能损伤。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刘医生感慨:"不当使用保健品的现象在各地均有发生,从东北的人参滥用到西南的虫草过量,从沿海地区的鱼油乱服到内陆的各种草本提取物,这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健康隐患。"

科学使用辅酶Q10的建议

辅酶Q10并非"万恶之源",科学合理使用仍有其价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王教授提供了以下建议: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辅酶Q10可作为标准治疗的有益补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常剂量为30-100毫克/日。

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适量辅酶Q10可能有助于减轻肌肉不适等副作用,但同样需咨询医生意见。

对于偏头痛患者,研究表明每日100毫克辅酶Q10可能减轻发作频率,但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健康人群,尤其是年轻人,通过均衡饮食即可满足辅酶Q10需求,无需额外补充。富含辅酶Q10的食物包括猪心、牛肉、沙丁鱼、花生等。

特别提醒南方地区居民,在湿热气候条件下,过量抗氧化物质可能加重湿气内蕴,建议在中医指导下合理使用。

补充营养素的理性思考

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指出,现代人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缺乏"而非"整体性不足"。

简而言之,我们更需要均衡的营养结构,而非单一营养素的大量补充。

四川成都的李师傅,常年从事户外工作,阳光暴晒导致皮肤老化明显。他每日大量服用抗氧化保健品,结果不但没有改善皮肤状况,反而出现胃肠不适。当地中医建议他调整作息,适当食用一些凉性食物如苦瓜、绿豆,再配合防晒措施,效果反而显著提升。

辽宁大连的赵阿姨退休后热衷于各类营养讲座,家中保健品堆积如山。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经医生建议停用所有保健品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医生告诉她:"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保健品。"

理性看待"神奇效果"

面对市场上铺天盖地的"神奇功效"宣传,消费者需保持警惕。浙江杭州的市场监管部门曾查处一起虚假宣传案例,某辅酶Q10产品宣称"七天消除皱纹,一月返老还童",诱导消费者过量使用,最终导致多人出现不良反应。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陈苏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同时也不是普通食品,不宜过量长期使用。真正的健康来源于科学的生活方式,而非依赖单一产品。"

回到李阿姨的病例

经过一周的治疗,李阿姨的症状有所缓解,医生要求她立即停用辅酶Q10,并进行了详细的用药指导。出院前,李阿姨满怀愧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盲目追求所谓的'抗衰老'?"

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健康,需要的是平衡与适度,而非极端与迷信。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这次经历能让您更理性地对待保健品。"

卧病在床时,李阿姨回忆起老家的俗语:"是药三分毒,过犹不及。"她终于明白,祖先的智慧往往穿越时空,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的指引。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请记住: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只有适合自己的健康方式。理性选择,科学使用,才能真正守护健康的本真。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李雪,张慧云,等. 辅酶Q10补充对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5): 478-484.

[2]陈立华,黄河,刘伟,等. 辅酶Q10长期大剂量使用对肝脏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4, 32(3): 215-221.

[3]李明,王秀丽,张建国. 中国居民保健食品使用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3, 35(4): 367-37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1 阅读:12

韩玄来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