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常听身边的同事朋友感慨:婚外情真的太普遍了;不同的是,有的人说这话时带着唏嘘和一脸的落寞,有的人则是不屑加嗤之
我是个笑神经非常发达的人,爸爸很幽默,妈妈很搞笑,以致于我从小就觉得好笑的事情很多,无论事大事小。长大以后,我发现了自己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排斥和老实人打交道,因为老实人不会耍心眼,为人处事符合世俗意义上的道德标准,本分踏实,甘愿付出和牺牲。然
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很深的偏见和精神创伤来与人打交道的,他们喜欢批判、嘲讽、攻击、欺骗你,所以你和大部分人的社
就是不谈感情,只讲对等。讲感情太虚,感情往往是一个人的自我感动,讲对等才能让自己避免内耗和吃亏。人际关系就像玩跷跷板,时
越长大,我越是能明白“傻人有傻福”的含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人的智商和认知水平,只要“上去了”,就几乎不会再下来;就
还讨厌他们指责我和别人不一样;估计很多人都听过类似的话:“别人如何如何,怎么单你就不如何如何”?;或者“人家都怎样怎样,
《安娜·卡列尼娜》中有句话:“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这句话用在挺多人身上非常精准,即都自我感
最近有一些读者朋友咨询我,要么向我感慨人性的虚伪,要么向我倾诉孤独无助的滋味;他们讨厌自己单方面的主动,也讨厌别人把自己
作为利己主义的人类,报仇总是比报恩爽;向来人们看报仇爽剧爽文看得过瘾,看得疯狂呐喊,血脉贲张,大快人心;就像看名著《基督
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很多人都了解和明白的“真理”;然而,现实告诉我,很多人根本不这么想;无论男人女人,多数人认为,一个人不
在情感的世界中,男女的态度固然存在差异。尽管人们常常一见钟情,但女人更容易被关心和呵护所打动,甚至在婚后逐渐爱上那些起初
就像父母爱我们一样,我们也一样爱父母;然而,我们终究是单独的个体,不是依附在父母身上的寄生虫,也不能和父母建立病态共生关
就我的经验来说,不欺熟才是真正可交之人;刚接触一个人,交情停留在蜻蜓点水阶段的时候,基本谈不上判断一个人的人品;谦和周到
年轻时,一位中年已婚的同事姐姐,和我分享她对婚姻的感悟;她说,她始终以为自己强势精明,是个妥妥的大女人,但不想却被一个没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对朋友心软,结果遭到了伤害;对伴侣过于宽容,再次遭到背叛与伤害。为何人们总是愿意“捏软柿
上了年岁之后,你会悟出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当你发现一个人有某一项糟糕的特质时,他大概率同时伴随着其他糟糕的特质,且最初被
婚姻的本质不是适合,也不是喜欢,甚至不是爱情,最精准的说法是合作;婚姻就像找个合伙人一起开公司一样,你就是需要挑挑拣拣,
我发现那些对别人具备伤害能力且付之行动的人,往往内心狭隘自卑;正常人心里是高高兴兴的,是与人为善的,是具备基本的反击和保
作为一个高敏感型的人,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挺留意班级里的“特殊人群”;我发现“特殊人群”通常分为3类;第一类是防御机制很强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