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角儿
  • 千万不要高估婚外情

    最近几年,常听身边的同事朋友感慨:婚外情真的太普遍了;不同的是,有的人说这话时带着唏嘘和一脸的落寞,有的人则是不屑加嗤之

    2025-04-30 02:11
  • 这就是有人见不得你高兴的底层逻辑

    我是个笑神经非常发达的人,爸爸很幽默,妈妈很搞笑,以致于我从小就觉得好笑的事情很多,无论事大事小。长大以后,我发现了自己

    2025-04-29 02:25
  • 警惕你身边的这一种“老实人”!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排斥和老实人打交道,因为老实人不会耍心眼,为人处事符合世俗意义上的道德标准,本分踏实,甘愿付出和牺牲。然

    2025-04-28 03:40
  • 不要与说话难听的人来往

    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很深的偏见和精神创伤来与人打交道的,他们喜欢批判、嘲讽、攻击、欺骗你,所以你和大部分人的社

    2025-04-26 14:18
  • 一个在社交中不内耗的诀窍

    就是不谈感情,只讲对等。讲感情太虚,感情往往是一个人的自我感动,讲对等才能让自己避免内耗和吃亏。人际关系就像玩跷跷板,时

    2025-04-25 16:56
  • 普通父母承担不起子女“不老实”的代价

    越长大,我越是能明白“傻人有傻福”的含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人的智商和认知水平,只要“上去了”,就几乎不会再下来;就

    2025-04-25 16:54
  • 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要求我和“别人”一样

    还讨厌他们指责我和别人不一样;估计很多人都听过类似的话:“别人如何如何,怎么单你就不如何如何”?;或者“人家都怎样怎样,

    2025-04-23 15:41
  • 欺负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就是在作死

    《安娜·卡列尼娜》中有句话:“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这句话用在挺多人身上非常精准,即都自我感

    2025-04-22 13:41
  • 这可能就是你的人际关系越处越烂的原因

    最近有一些读者朋友咨询我,要么向我感慨人性的虚伪,要么向我倾诉孤独无助的滋味;他们讨厌自己单方面的主动,也讨厌别人把自己

    2025-04-20 14:57
  • 这就是“报仇比报恩爽多了”的原因

    作为利己主义的人类,报仇总是比报恩爽;向来人们看报仇爽剧爽文看得过瘾,看得疯狂呐喊,血脉贲张,大快人心;就像看名著《基督

    2025-04-19 13:44
  • 这就是好女人好男人很难谈恋爱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很多人都了解和明白的“真理”;然而,现实告诉我,很多人根本不这么想;无论男人女人,多数人认为,一个人不

    2025-04-18 16:08
  • 男人回头,不是为了再次爱你

    在情感的世界中,男女的态度固然存在差异。尽管人们常常一见钟情,但女人更容易被关心和呵护所打动,甚至在婚后逐渐爱上那些起初

    2025-04-17 17:08
  • 不要过度反哺原生家庭

    就像父母爱我们一样,我们也一样爱父母;然而,我们终究是单独的个体,不是依附在父母身上的寄生虫,也不能和父母建立病态共生关

    2025-04-16 05:26
  • 判断一个人人品的关键

    就我的经验来说,不欺熟才是真正可交之人;刚接触一个人,交情停留在蜻蜓点水阶段的时候,基本谈不上判断一个人的人品;谦和周到

    2025-04-14 21:00
  • 一个让人豁然开朗的婚姻真相

    年轻时,一位中年已婚的同事姐姐,和我分享她对婚姻的感悟;她说,她始终以为自己强势精明,是个妥妥的大女人,但不想却被一个没

    2025-04-13 18:40
  • 不要给恶人第二次机会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对朋友心软,结果遭到了伤害;对伴侣过于宽容,再次遭到背叛与伤害。为何人们总是愿意“捏软柿

    2025-04-12 14:11
  • 大多数烂人往往会一直烂下去

    上了年岁之后,你会悟出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当你发现一个人有某一项糟糕的特质时,他大概率同时伴随着其他糟糕的特质,且最初被

    2025-04-12 14:03
  • 所有人际关系的道理在婚姻里都适用

    婚姻的本质不是适合,也不是喜欢,甚至不是爱情,最精准的说法是合作;婚姻就像找个合伙人一起开公司一样,你就是需要挑挑拣拣,

    2025-04-10 13:50
  • 报复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我发现那些对别人具备伤害能力且付之行动的人,往往内心狭隘自卑;正常人心里是高高兴兴的,是与人为善的,是具备基本的反击和保

    2025-04-08 13:45
  • 永远不要随便让别人开自己的玩笑

    作为一个高敏感型的人,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挺留意班级里的“特殊人群”;我发现“特殊人群”通常分为3类;第一类是防御机制很强

    2025-04-06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