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刚度与车身强度还分不清楚?一文带你读懂

爱月看汽车 2024-04-23 22:13:23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个车企不断在自家车型中,将优势特点发力宣传,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其中,车身刚度与车身强度往往成为一款车型“大做文章”的部分,也让一些消费者搞不清楚这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从定义来说,车身刚度是车身受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形变,而车身强度则代表了车身受外力影响产生的塑性形变。 通过二者的单位能够明显地看到“刚度”和“强度”之间的差异。车身刚度的单位是N·m/deg,意为施加多少的力矩,会产生1°的扭转,而这种扭转是可以恢复的,就像弹簧在压缩之后会复原一样,即所谓的弹性形变。 对于用户而言,其实车身强度应该是大家更为关心的,因为它对车辆的安全性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强度的单位也更加直观——MPa,代表车身材料可以承受的极限应力数值,换言之就是用多大的力可以彻底“掰弯”它,即所谓的塑性形变,数值越高也意味着能抵抗的碰撞动能越高。 因此,当车企在宣传车型的车身刚度和车身强度数据时,不明就里的用户就容易把车身刚度和强度混为一谈,以至于将刚度与车身安全性直接挂钩。 但这也不意味着车身刚度的数值毫无参考意义。车身刚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车辆的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表现,即常常被提及的NVH性能,这三项指标对于车辆的行驶质感有着重要影响。此外,优秀的车身刚度还可以降低车身轻微形变产生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声,降低发动机振动对于车身的影响,带来更加平顺的驾乘感受,同时,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还助于提高车辆的动态响应性。 值得注意的是,车身刚度一般需要在动态条件下叠加悬架刚度,以及各种弹性原件刚度,才能反映车辆的真实刚度表现,所以一些厂家对外公布的静态刚度数值,其实际参考意义并不大。
0 阅读:6

爱月看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