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印度总是能寻找各种理由来自我安慰,而那种“迷之自信”却令国人啼笑皆非。
早在2020年,印度媒体《今日印度》曾发起一项全民情绪民调,话题为:若中印再次开战会发生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多达72%接受采访的印度人深信不疑:印度必定能够完胜中国。

可这毕竟是民调,作为印度国家的一份子,他们在本能的情况下支持自己的国家实属正常,但印度对于中印战争的看法,却不光是民间如此,就连印度军政高层也坚信中国会失败。
2021年,印度前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公开表示:如果中印再战,1962年那样惨痛的教训不会再有,最终会是中国战败!
那么,印度为何喜欢抓着1962年中印战争的结果不放?他们又是否真的看不清两国差距呢?

印度前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
印度不承认1962年惨败中国在印度国内有关1962年中印战争的书籍和报道中,他们开篇都会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先溜了,不给我们的军人一点展示实力的机会。要知道我们当时已经在阿萨姆平原做好了准备,想和中国军队决战。
不难看出,在印度精英阶层的描写下,中印战争的过程被偷偷改写,中国军队成了不战而逃的一方,而印度却没能等来真正的决战。

1962年印军投降画面
既然都没有与中方展开最终较量,那印度军队怎么能算是输了呢?
显然,这些言论不过是印度精英为己开脱的托辞,但随着时光流转,印度人却将这种谎言当作了真相。
事实上,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由印度挑起,他们妄图占领我国的西藏地区,自以为背靠西方势力就可以为所欲为。

反倒是中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出手反击,为了给印度一个教训,所以才没有过多的与对方纠缠。
但中国的战略性撤退却被印度曲解成害怕、退缩,并借此掩盖了印军战败的事实。
《环球网》曾针对印度对中印战争的狡辩做出总结:印度人走不出战争的阴影,总是在舔舐自己的伤口,不仅是为了激励自己报仇雪恨,更希望寻找一个共同目标,从而弥合内部四分五裂、矛盾对立冲突的印度社会。

用中国的话来说,印度的所作所为就是死鸭子嘴硬,但结合印度社会以及国家实力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嘴似乎必须够硬,否则就会暴露无数缺点。
以国际关系和历史惯性角度分析,印度在国力上能追上中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工业、经济,还有文化以及军队所爆发的战斗力。
为此,印度军政界高层比平·拉瓦特公开引导舆论,表示1962年的教训不会再有,中国会战败,其实就是在忽悠那些底层印度民众,让他们自发的认为印度很强大。

印度前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
因为除了嘴硬之外,印度已经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自己究竟哪里比中国强。
印度的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而且其中含有大量水分,比如印度农村收取牛粪当燃料的过程,也会被计入到GDP,反观中国所谓的小商贩经济,却从未统计其中。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为了提高国家“公路”里程数,甚至就连人和牛走出来的小土路也计入其中,可见为了在数据上追赶或压制中国,印度有多么的丧心病狂。
唯一能够让印度拿得出手的,恐怕也就是人口数量了,他们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国力远远逊色与中国,但依旧要和中国搞对抗,并且对外发展策略更是“龙象争霸”。

所谓的龙象争霸,就是印度同中国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印度一直以来的发展策略都是“碰瓷中国”。
印度这么做也有它的理由,一来是同为亚洲区域内的大国,印度选择对标更为强大的中国,能够很好的衬托自己,从侧面印证自己的强大。
二来,印度搞出来龙象之争的概念,是希望美西方国家意识到印度是牵制中国的关键,从而获取美西方国家的重视。

事实证明,印度的对外发展战略确实拿捏了美西方国家,尤其是从2018年美国掀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后,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
此前印度因为工业落后的原因,中国制造业长期是外部投资最钟爱的去处,而伴随着中国被针对之后,印度反倒成了香饽饽,接手了不少订单。
2023年6月的时候,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白宫,时任美国总统的拜登以极大的规格接待了他,给足了印度面子。

而后,美印两国领导人就经济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磋商,最终印度获得了美国更大规模的投资,其中包括造船厂以及半导体产业的投资。
可以说,印度就是算准了美西方国家想利用自己牵制美国的想法,肆意白嫖他们,也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印度为了获取美西方国家的支持,故意制造与中国之间的矛盾,可假的就是假的,即便他们说的天花乱坠,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后勤保障困难的情况下,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场战争,既挫败了印度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又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然而,印度方面在战后并未真正吸取教训,反而长期沉浸在“复仇主义”情绪中,不断加强军事建设,试图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
这种基于错误历史认知的军事扩张,不仅无法改变中印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对印度自身安全构成威胁。

军队规模与素质方面,中国军队经过多年现代化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装备先进、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
中国军队注重实战化训练,官兵素质高,战斗力强。相比之下,印度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存在装备老化、训练不足、后勤保障薄弱等问题。

武器装备方面,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大量自主研发的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具备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防空反导能力和网络战能力。
印度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却高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战略威慑能力上,中国拥有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等战略威慑手段,具备对任何潜在对手实施有效威慑的能力。
印度越想要证明自己,最终结果就是输的越惨,所谓中国战败的结论更是站不住脚。

参考信源:环球网2021-03-05《拿中国当借口?印国防参谋长:“好战的”中国将继续寻求统治地位,印度要军事改革》

参考信源:环球网2023-06-23《拜登莫迪闭门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外媒解读:似乎针对中俄》

参考信源:环球网2021-03-05《拿中国当借口?印国防参谋长:“好战的”中国将继续寻求统治地位,印度要军事改革》

参考信源:荔枝网新闻2017-08-18《印教科书造谣称印度1962年战胜中国 遭美媒打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