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金融领域的当下,银行卡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资金存储的主流工具。但对不少老年人而言,存折那清晰明了的存取记录、纸质凭证带来的踏实感,依旧有着难以割舍的吸引力。
网上甚至流传着“存折比银行卡安全十倍”的说法,这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毫无根据的谣言?金融专家结合实际案例与行业经验,深入剖析存折与银行卡的安全性差异,并为老年人用卡安全量身定制“四要四不要”法则。
存折与银行卡安全性: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对比存折和银行卡在安全性方面,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存折就比银行卡安全十倍。
存折以纸质形式记录交易信息,每笔存取款、利息结算等明细都清晰可见。老年人只需翻开存折,就能直观了解账户资金变动情况,这让不少人觉得心里有底。而且,存折交易通常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银行工作人员会现场核对身份信息、操作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被盗刷或误操作的风险。例如,王大爷一直习惯用存折存钱,他觉得每次去银行柜台,工作人员都会仔细询问和确认,自己能亲眼看到每一笔记录,非常安心。
然而,存折也存在明显局限。它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容易丢失或损坏。一旦存折遗失,补办流程相对繁琐,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到开户行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期间资金无法正常使用,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存折无法进行线上交易,在如今移动支付普及的时代,老年人若想参与线上购物、缴纳水电费等,就难以通过存折实现。
银行卡则具有高度便捷性。它体积小巧,可随身携带,支持ATM机自助操作、POS机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转账支付等多种功能,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类金融业务。而且,银行卡与移动支付平台绑定后,老年人也能轻松跟上时代步伐,享受线上消费的便利。
但银行卡的安全性挑战也不容忽视。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可能通过伪基站发送虚假短信、制作钓鱼网站、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诱导老年人泄露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取资金。比如,刘奶奶收到一条冒充银行客服的短信,称其银行卡存在风险,需点击链接进行身份验证。刘奶奶按提示操作后,银行卡里的钱很快就被转走了。另外,银行卡若保管不善,丢失或被盗后,若未及时挂失,他人可能通过试出密码或利用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盗刷资金。
老年人用卡“四要”:筑牢安全防线1、要妥善保管卡片与密码
银行卡和密码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关键。老年人应将银行卡单独存放,避免与身份证等重要证件放在一起,防止同时丢失后被不法分子利用。密码设置要复杂且有规律,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数字组合。可定期更换密码,增加安全性。例如,张爷爷把银行卡和身份证分开放置在不同的包里,密码设置为数字与字母组合,并且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资金安全问题。
2、要开通账户变动提醒服务
如今,各大银行都提供免费的账户变动短信提醒或APP推送服务。老年人应及时开通此项服务,这样账户资金一旦发生变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一旦发现异常交易,可立即联系银行客服冻结账户,减少损失。李奶奶开通了账户变动短信提醒,有一次她人在家中,却收到一条银行卡消费短信。她意识到可能被盗刷,马上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卡片,成功避免了资金进一步损失。
3、要定期查询账户明细
老年人应养成定期查询账户明细的习惯,通过银行柜台、ATM机、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等渠道,仔细核对每一笔交易记录。若发现不明交易,要及时与银行沟通,查明原因并处理。赵大爷每月都会到银行柜台打印账户明细,仔细查看每一笔收支。有一次,他发现有一笔不明消费,经银行核实,是商家误刷导致,银行及时为他追回了资金。
4、要学习防诈骗知识
随着科技发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老年人应通过社区讲座、银行宣传、子女讲解等途径,学习常见诈骗类型和防范方法。比如,不轻易相信陌生来电和短信,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信息等。孙大爷参加社区组织的防诈骗讲座后,对各类诈骗手段有了清晰认识。有一次,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称其涉嫌洗钱,要求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孙大爷立刻意识到这是诈骗,果断挂断电话并报警。
1、不要随意透露银行卡信息
无论是在电话中、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老年人都要保持警惕,不向任何人透露银行卡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即使对方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或客服,也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陈奶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银行客服,说她的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要提供验证码进行升级。陈奶奶想起学过的防诈骗知识,没有透露验证码,并及时联系银行核实,避免了资金损失。
2、不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下用卡
在使用银行卡时,要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在ATM机取款时,先观察机器是否有异常,如有无被安装读卡器、摄像头等设备;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键盘。在POS机刷卡消费时,要确保POS机是正规商家提供,避免在不明来源的POS机上刷卡。周大爷在一家小商店购物时,发现POS机外观有些奇怪,便拒绝刷卡,选择现金支付。后来得知,那台POS机可能被不法分子动了手脚,存在盗刷风险。
3、不要轻信高收益投资诱惑
一些不法分子会以高收益为诱饵,诱导老年人将银行卡资金转入所谓“投资项目”。老年人要明白,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陌生人的投资建议,要保持理性,多与子女沟通,或咨询专业金融机构。吴大爷听信一个陌生人的推荐,将银行卡里的积蓄投入一个所谓的“高收益理财项目”,结果血本无归。
4、不要忽视银行的安全提示
银行会不定期向客户发送安全提示信息,如防范新型诈骗手段、更新安全软件等。老年人要认真阅读这些提示,按照要求操作,及时更新银行卡密码、升级安全软件等,提升账户安全性。
存折和银行卡各有优劣,老年人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在享受银行卡便捷服务的同时,牢记“四要四不要”法则,提高安全意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让晚年生活更加安心、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