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言志》是明代才子唐寅的一首自述心志之作,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独立不羁的品格与艺术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与整体赏析:
---
[烟花]诗句解析:1. 不炼金丹不坐禅炼金丹:道教追求长生之术,象征世俗的成仙欲望。
坐禅:佛教修行方式,代表遁世修心的传统路径。
首句以双重否定开篇,直言自己既不求仙问道,也不遁入空门,拒绝依附宗教寻求精神寄托,凸显对主流价值观的疏离。

商贾:经商逐利,象征世俗功利的追逐。
耕田:农耕劳作,代表传统安身立命的方式。
次句进一步否定社会常规职业,既不屑于经商敛财,亦不甘于躬耕谋生,强化了诗人对世俗生存方式的摒弃态度。
3. 闲来写就青山卖写青山:以绘画山水为生,暗指唐寅作为画家的艺术创作。
卖:将艺术转化为经济来源,体现自食其力的洒脱。
此句转折点明生计方式:以诗画为业,将艺术融入生活。文人雅趣与市井买卖的结合,既清高又务实,展现独特的生存智慧。

造孽钱:指不义之财,暗讽贪腐、剥削所得。
末句直抒胸臆,强调道德操守。通过艺术劳动换取干净收入,彰显文人风骨与对清廉的坚守,与世俗污浊形成鲜明对比。
---
[烟花]整体赏析:1.反叛与独立的精神诗中连用四个“不”字,以排比句式层层递进,彻底否定宗教、农商等传统道路,塑造了一个游离于主流框架之外的叛逆者形象。这种对常规的拒绝,实为对个体自由的捍卫。
2.艺术化生存的宣言“写青山卖”将艺术创作与谋生结合,既是对“士不言利”传统观念的突破,也体现了文人雅士在世俗夹缝中开辟新径的智慧。艺术不仅是精神寄托,更是安身立命之本。
3.清高自守的价值观末句以“造孽钱”为反衬,凸显诗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以才华换取清白收入,既是对现实的讽刺,亦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彰显了文人的气节与傲骨。
---

全诗近乎口语化,却通过多重否定与对比,传递出复杂的精神世界。平易中见锋芒,直率中藏机锋。
2.结构精巧,层层递进前两句连拒四条道路,后两句点明唯一选择,形成强烈反差。从“否定”到“肯定”的转折,强化了诗人的人生抉择。
3.意象象征,隐喻现实“青山”既是绘画题材,亦象征自然本真;“造孽钱”暗指官场腐败与社会不公,使诗歌具有批判现实的深度。
---

唐寅以《言志》一诗,塑造了一个以艺术对抗庸常、以清高抵御污浊的文人形象。在明代商品经济萌芽的背景下,这种既入世(卖画谋生)又出世(坚守本心)的姿态,成为知识分子精神独立的典型写照。诗句间流淌的不仅是才子的傲气,更是一个时代文人探索生存意义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