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五代咏梅诗词赏析(22)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唐朝 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薛刘二客,沈、谢二妓,皆当时歌酒之侣。)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萧协律: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结识的朋友萧悦。“协律”为其官职,是掌管音乐的八品官。
这首诗追忆往年的赏梅乐事,并抒写怀旧之情。
前八句主要写当年的游赏情况。“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余杭”,即杭州。诗人曾于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公元822—824年)任杭州刺史,“三年闲闷”就是指这一段生活。诗人曾多次与朋友、诗客在梅花树下赏梅、赋诗、欢宴。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伍相庙”,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庙。“孤山”,在杭州西湖,以盛产梅花闻名,为赏梅胜地。两句盛赞伍相庙前、孤山园里梅花繁茂似白雪积聚,美丽如佳人靓妆。既交代了赏梅的地点,又突出了梅花的繁茂、洁白和清丽。正是这些“繁似霜”、“丽如妆”的花朵,使诗人高兴得开怀畅饮,如痴如狂。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诗人曾折梅花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佳人,也曾因落梅被游骑践踏而痛惜不已。尤其难得的是,诗人“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从梅花初开一直赏到花落,对梅花一往情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当时诗人身为一州之长,出游时自有宾客相从,歌妓作陪,热闹非常,如今事过境迁,人事沧桑,诗的末四句自然地转入了怀旧和感伤。薛、刘两位宾客已经先后去世,沈、谢两位歌妓也离开故乡不知去向。歌伴酒徒都四处飘零,只剩下白头老萧郎您啊!诗人对往日赏梅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伤,溢于言表。
这首诗以铺陈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挚爱,感情炽烈,构思独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先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后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为杭州、苏州、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他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其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前二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平易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王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