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空间站,不能再错过登月,要搭中方顺风车,这是最后的机会

微微动听 2023-12-03 12:01:39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消息,俄罗斯政府已经在11月29日批准了中俄联合建立国际月球考察站的协议。这意味着,俄罗斯已经正式加入了中国月球考察项目,此前俄罗斯错过了和中国联合研制空间站的机会,如今不能再错过登月项目了。

俄方透露,中俄联合月球科考计划将从2025年开始实施,整个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完成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7/8/9号任务,大致在2027年完成;第二阶段是2027-2030年吸收国外已有的探月和登月项目,中国的载人登月也将在这个阶段完成;第三阶段是在2030-2035年间,争取新的国内外投资,展开长期的、大规模的月球开发,并且在月球上建成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际月球考察站将包括研究、动力、起飞和着陆、轨道和实验模块,以及指挥中心、传输卫星、电信站、技术验证观测等模块。这个考察站既能保证航天员在月球长期驻留、考察,也能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运行。

中方设想在3035年建成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大量采用无人化设备维持运转

目前中俄的协议集中于第一阶段,也就是中国的探月工程四期要和俄罗斯的月球-水滴项目联合推进,中俄双方互换科学载荷,并且协调嫦娥7/8与月球26/27/28的探测计划。俄罗斯的“月球-25”探测器的登月失败,为俄方的月球-水滴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迫使俄方加快和中国联合探月的进程,他们也清楚单单靠自己是真的不行

登月项目已经立项

随着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把目光投向太空,开发太空资源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世界航天大国掀起了重返月球的热潮,美国就制订了阿尔忒弥斯计划,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之前建成月球考察站,开发月球资源。

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将中俄等国家排斥在外,企图独霸月球资源。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我们也制订了载人登月计划,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根据相关资料,我们计划用2枚长征10号运载火箭分别把月球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进月球轨道,然后进行登月。

新一代载人飞船

2030年之后,我们载重更大的长征9号运载火箭也会投入使用,它的起飞重量超过4000吨,可以把更多的设备、物资运到月球,2035年左右建成月球基地,实现对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对于自己的登月计划持开放态度,欢迎全球志同道合的国家参加。

俄罗斯也曾经提出过自己的登月计划,2018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叶夫根尼·米可林,曾经对外介绍过俄罗斯载人登月计划详细内容。这个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2025年之前利用无人探测器来月球进行探测和考察,为载人登月创造条件,第二步在2035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第二步是在2040年左右建成俄罗斯月球考察基地。

俄罗斯规划用于登月的巨型运载火箭,预算高达1万亿卢布

不过外界普遍对这个计划持怀疑态度,首先俄罗斯经济实力不足,载人登月需要长时间、大量资源投入。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说法,仅这个项目的重型运载火箭就需要耗资1万亿卢布来研发,如果再加上其他航天系统,这个数字将会是天文数字,俄罗斯经济规模有限,现有的经济实力难以支持这样的的项目。

俄罗斯在一些领域也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高技术领域更是薄弱,包括信息系统、通信/数据链、先进材料等等,许多方面需要进口。2022年之后俄罗斯又深陷战争,西方对其进行了严密的禁运和制裁,很多高技术产口来源中断。所以俄罗斯在这样情况之下想独立完成月球考察计划已经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加入中国月球科研计划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登月器由两部分组成

对于我们来说,新世纪中国航天工业发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在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先进卫星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为月球科考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我们在星球考察、深空探测等领域经验相对不足,需要积累。

俄罗斯则继承了苏联在方面的积累,经验相对更多。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月球及行星考察项目,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另外俄罗斯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重型运载火箭等方面也有着雄厚的积累。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俄能够实现强强联手,互相协作,对于整个项目有着莫大的助益,可以更好完成预定项目。

长征10号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人类的未来在太空,而月球是人类开发太空的跳板。因此月球国际科考站建成之后,不但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利用月球资源,还能作为我们向更远行星的前进基地,例如火星。由于月球引力远小于地球,因此从月球出发,难度要比从地球出发小的多。所以我们应该会进一步拓展月球国际科考站的规模和功能,成为我们进军太空的敲门砖和铺路石。

0 阅读:0

微微动听

简介:每天都会更新精彩质询,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