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相遇谁更强?全方位对比:中国99改式坦克和美国最新M1坦克

微微动听 2023-12-03 18:55:19

虽然在现如今的战场上,体系作战已经成为了强调的重点,部分“军事爱好者”也对装备之间的硬实力对比嗤之以鼻,认为时至今日已经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影直仍需自身正”,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就算在体系中,实力太差的坦克怎么扑腾,也无法完成同环境下敌人坦克的作战效能,这岂不是很尴尬?

何况,随着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在冷战后的逐渐开枝散叶,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们在未来短期内的战斗中,也会相当容易遇到持有这种坦克的敌人,做些对比总归是好的。

机动:

M1主战坦克的动力系统,想必对坦克及其相关领域有所涉猎的人,都能够说上两句,诸如“使用了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动力充沛”、“这种燃气轮机什么油都能烧,包括香水也能烧”此类。

事实上确实没错,M1主战坦克自其研发之初,就一直配置出力1500马力的AGT-1500引擎,这种基于T53涡轴发动机研发经验改进而来的燃气轮机,在M1研发之初为其提供了充沛的动力。

然而时过境迁,M1在之后的历次升级中重量不断攀升,从其最初的106000磅(约48吨)一路增重,到1993年的M1A2状态已达到了137400磅(约62.3吨),自身重量增幅高达27%。

更糟糕的是,M1“艾布拉姆斯”在其M1A2之后,还进行了后续的SEP升级,并迭代多次,根据公开资料,现在服役的M1A2 SEP V3(也被称为M1A2C)重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3.6美吨(一种美制单位,折公吨约66.76吨)。

正在拆卸等待维护的AGT-1500动力包

这使得美国人M1“艾布拉姆斯”的功重比从其引以为傲的31.25马力/吨在1993年就下降到了23.8马力/吨,在最新的M1A2 SEP V3上更是恶化到了22.7马力/吨。

尽管M1仍然享有AGT-1500燃气轮机许多天生自带的优势,但其吨位的上升与再无升级的动力,导致其机动恐怕现已是泯然众人矣。

越野中的99A

那么同样在动力上,99式主战坦克又有何作为呢?

99A主战坦克在公开资料中,其师承德国的动力系统使用的是150HB-2型柴油发动机,功率也能达到1500马力。

而对99式主战坦克来说,功重比的压力轻上许多——我国最新的99A主战坦克(也被称为“三代大改”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虽也有55吨,但这相比起美国最新改进的M1A2 SEP V3,那也可称得上是体态轻盈、身轻如燕了。

在推重比上,99A主战坦克达27.27马力/吨,力压了美国以动力和机动为“撒手锏”的M1系列主战坦克。

火力:

M1主战坦克的火力,在长久以来都是其实力的象征,军事爱好者们也都或多或少地听闻过“M1主战坦克使用M829系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使用了贫铀,穿深高威力大,爆发火力充足,5秒1发,可有效对抗装甲集群”的说法。

所谓“世界最毒事,半真半假言”,在关于M1主战坦克的火力问题上,一直都是真说法与虚假说法共存的状态。

M829A4穿甲弹

就拿上面的说法来说,M829系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确实使用贫铀弹芯,穿深高且具备“绝热剪切”效应,能够提升其击穿后的杀伤效果。

其装填速度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而且很具有迷惑力——“人工装填5秒1发”可以做到吗?当然是可以的,毕竟我国坦克兵也曾在空间更狭小的59式坦克内装填更重的全口径穿甲弹达到过更好的成绩,没有理由认为M1A2做不到。

正在装填训练弹的M1装弹手

但这个速度能稳定达到吗?

恐怕完全是“自由心证”,在美国发布的大量战场视频中,不乏装甲兵的车内视角,其装填手在经过车内的颠簸、长时间的待机后,装填速度根本达不到宣传中的“稳定5秒1发”,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合上炮闩,等待炮手击发。

而这个问题对于使用自动装弹机的99A主战坦克并不担心。

由于去掉了战场上最大的“变数”——人的因素影响,99A能够有着更稳定的装填速度可以发挥(师承苏联的弹盘自动装弹机,装填速度指标为每分钟8发,装填时间稳定为7.5秒),也更有利于发挥其战场上的火力特性。

99A使用的125mm穿甲弹与破甲弹

至于穿甲弹性能方面,尽管在绝对数值上,99A所使用的穿甲弹穿深也超过了680mm均质钢,虽尚未能达到美国对M829A4宣传上的750-810mm穿深那么高,但其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在火力方面,M1艾布拉姆斯在弹药穿深上略有优势,而射速方面则完全是“自由心证”,虽然人在装填的可靠性、稳定性、持久性上都远远逊色于自动装弹机,但终究只是不予统计的数字,所以二者的装填上仍然会被认定为M1艾布拉姆斯占优。

防护:

M1主战坦克的防护能力,想必对坦克有所研究的军事爱好者们也都或多或少听过些有关的理论与说法,诸如“车体炮塔正面均配贫铀装甲,防护上坚不可摧”、“M1使用首下迎弹,规避了传统坦克的弱点”诸如此类。

诚然,这些说法中确实有真实的成分,但真实的部分并不多,很多都只是在海湾战争的多国联军胜利后,美国外宣导致的讹传而已。

美国的官方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说“只有5辆车体有贫铀”

例如“车体与炮塔正面均配置贫铀装甲”,这本身就是个在90年代“贫铀材料”神话中的一个经典谣传罢了。

在美国NRC针对M1系列贫铀装甲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图注中清晰地标注着“车体正面的贫铀装甲仅有5辆,并仅部署于装甲学校”,在后来的诸多机构审查中,都广泛从侧面或正面印证了该说法。

瑞典装甲测试中得出的数据

至于首下迎弹的防护效果更好这件事,不妨引用瑞典在90年代招标中所使用的数据作为参考——从图中的M1特征,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辆M1A2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而这辆M1A2在其车体正面,仅具备380mm的KE(对穿甲弹等效),而对小口径破甲弹的防护等效也不过750mm CE,尽管在此后的升级中,M1进行过增强,但直到暂未服役的M1A2 SEP V4(M1A2D),车体的弱区才得到了有限重量的装甲补强——换言之,该数据基本可以视作美军现在自用最新改型M1A2 SEP V3的车体防护。

该防护水平结合在上文“火力篇”中,99A主战坦克使用的680mm穿深穿甲弹,真的谈得上“足够”吗?我相信各位心中自有定夺。

那么99A的防护能力又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呢?

早在2011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宣传中,99式主战坦克就达到了“正面防护层厚度相当于700毫米均质装甲,车体防护层厚度相当于500~600毫米均质装甲。

加装自主研发的新型反应装甲之后,防护层厚度相当于1000~1200毫米均质装甲”的水平,即便我们将其中的数据等同于CE(抗破甲弹)数据,也在车体上远超了M1系列主战坦克。

CCTV7《国防科工》节目中的截图

何况,在2023年的今天,距离这则报道发出已十年有余,我们很难相信99A在车辆防护上没有任何进步。

结合这些信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99A主战坦克在“甲弹对抗”环节上,即便对上M829A4,也能有不错的防护效果。

总的来说,99式主战坦克的最新改型与M1“艾布拉姆斯”的最新改型相比:

在战场机动上双方互有优劣,但99A凭借功重比优势更胜一筹;在火力水平上M1凭借“自由心证”,数据上无视任何负面因素的情况下,达成了穿深与射速上的双赢,占据优势;在防护水平上,99A则凭借其防护数值的强度与后发的技术优势,一举压制了M1“艾布拉姆斯”,成为了胜者。

结论: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战场之上,已经很难出现像对比中这样完全纯粹的数值对比,但毫无疑问,99式主战坦克的最新改型若是遭遇M1“艾布拉姆斯”,绝非某些媒体口中的“任人宰割”,反而将成为M1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参考资料:

【1】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关于用于M1A1/M1A2贫铀装甲的报告》

【2】美国陆军医疗部《核战争伤员和低水平辐射伤害的治疗》

【3】美国军事交通管理指挥部《美国陆军装甲车辆历史重量增长情况》

【4】瑞典装甲部讲座《装甲车辆的今天与明天》

【5】环球网《美媒对比中美俄三大主战坦克 99式火力机动性占优》

【6】国防科工《震撼体验“陆战之王”99A》

【7】中国青年报《陆战猛虎“99式”》

1 阅读:40

微微动听

简介:每天都会更新精彩质询,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