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文化观念: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搞形式主义

说尽历史好玩事 2023-01-04 14:17:24

辛亥革命以后,国人的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对于外界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仅限于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依然处于懵懂的状态,根本不懂西方教育是何物。

陈独秀首先从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教育的内涵。他认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教育之分,教育“自狭义言之,乃学校师弟之所授受;自广义言之,凡伟人大哲之所遗传,书籍报章之所论列,家庭之所教导,交游娱乐之所观感,皆教育也。”这里所说的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也就是仅指学校之中老师的教导。

为了说明教育对于人的重要作用,陈独秀把人比作木材,而接受教育的过程,如同木匠将木材雕刻成器具的过程。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好比没有雕刻的木材,形态各异,大部分看起来非常的丑陋。

但是经过灵巧的工匠加工以后,再丑的木材也会变成精美的器具,因此,“人类美点,可由教育完全发展;人类恶点,也可由教育略为减少。”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陈独秀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必需品”,而不应该与社会发展相分离,变成一种“奢侈品”,使学生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教育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教育更应该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起到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

教育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已经成为“改造社会底重要工具之一,而且为改造社会最后的唯一工具,”具有其他各项事业所无法比拟的作用。教育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要实现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就必须提上议程了。

中国的旧式教育制度存在着多种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所以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现代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但也是陈独秀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了改变落后的教育制度,就必须明了中国旧式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这些弊端入手,结合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进一步改造我们的教育制度,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首先,陈独秀指出中国旧式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犯了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这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由于主观主义的存在,导致了形式主义;也因为有了形式主义,所以也导致了主观主义的存在。这两种教育的弊病,在教育界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也是避免不了的。

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在于教师上课内容的主观。即使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但是,教育发展到了近代,已经变成一种僵化的形式。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只知道按照课本将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考虑每个学生具有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促进作用,教出来的学生“好像人做的模型,能言的鹦鹉一般,依人作解,自家决没有真实见地,自动能力。”

陈独秀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所具有的天赋才能,设定不同的课程进行教授,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把教育这件事办好。

其次是形式主义,陈独秀认为形式主义所造成的危害不比主观主义小,甚至超过了主观主义。一些学校把教育的经费用在了建设新式的教学楼上,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却漠不关心。

一些学校命名为工业学校或者农业学校,到头来学校却连工厂农场都没有,学生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连老师都不懂实际的操作。

这是最严重的形式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些学校强制学生订购校服,而且不根据学生的身材尺寸,统一使用一种标准,闹出了许多的笑话。况且学生一年四季都需要穿着校服,这种形式主义着实没有必要,倒不如让学生把钱用来买多几本书来得实在。

在陈独秀看来,考试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学生平时不专心学习,临近考试的时候为了拿到一纸文凭,摩拳擦掌、通宵复习,考试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对于学生“道德上,身体上,思想上都没有好处。”

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端,对于教育甚至社会的发展都百害而无一利,不把这两种弊端去除,教育就断然没有希望,社会断决没有发展的希望。因此,陈独秀大声疾呼,要清除旧教育的弊端,提倡发展新式教育,实现教育、文化的现代化。

2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