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三彩:唐三彩传入日本后诞生的全新器物

东方寻宝 2024-01-29 14:01:09

约在7世纪上半叶,当时唐朝发展迅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唐朝对海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国来华的人采取的保护政策,为来华的外国商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让中国的唐三彩顺利的行销朝鲜、日本等国。唐三彩传入日本后,日本也开始仿造唐三彩,并称为奈良三彩,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奈良三彩的发展。

奈良三彩也是日本最早的人工釉陶器,其中有的是绿、褐、白三彩,有的是绿、白二彩,也有单独使用绿釉、褐釉和白釉的。这种由绿、褐、白组成的釉彩陶器,也渗透了日本陶瓷手工业者浓厚的审美意识,从绚丽中回归清静,渗透了日本人内在的一种禅宗审美情怀。

从日本出土的奈良三彩的地点来看,遍及在福岛、千叶、琦玉、东京、神奈川、长野、三重、滋贺、奈良、大阪、和歌山、兵库、冈山、福冈大分的1都1府13个县,从东北一直延伸到了九州广大地区。

可见奈良三彩在当时的日本受到极度推崇,但是奈良三彩和唐三彩有很大的不同:

1、在形态上,奈良三彩基本上没有神像、人俑、动物、房屋等造型,而是多为日常的容器,或是模仿铜合金佛用器具烧制成的壶、瓶、钵、盘、碗等。

2、釉色上,奈良三彩不像唐三彩那样五彩斑斓、华丽多姿,色彩最多三色,多以绿釉为基调,显得比较素朴。

3、唐三彩是批量生产物品,虽造型美观,釉色鲜艳多彩,但是制作过程比较粗糙,器壁也较厚,胎质疏松,所以如果盛水会漏水;而奈良三彩精心细作,器壁较薄,盛液体也不会漏。

4、唐三彩的泥料细腻;奈良三彩的泥料为灰白色,且颗粒大、粗糙。

5、唐三彩有许多贴花装饰;奈良三彩几乎没有贴花装饰。

日本很早就实行了火葬,一般认为日本的火葬与佛教传来有关,因为释迦牟尼涅槃后火葬。现代日本人用“荼毗”这个词来表示火葬,“荼毗”是佛教用语。根据日本古代典籍《续日本纪》,日本最初被火葬的人,是文武天皇4年(700年)时被火葬的僧人道昭,最初被火葬的天皇,是702年被火葬的持统天皇,在这以后的8世纪,火葬在日本普及,高级的官员、朝臣、武士仿效天皇,死后火葬。

因此可以说,由于当时日本火葬流行,唐三彩式的陶器作为陪葬的明器,在日本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奈良三彩在日本多用于皇家仪式、佛教仪式等典礼活动,奈良三彩通常装的可能不是水,而是祭祀用的灯油。日本的寺院会在佛前点长明灯,不断添油,永远不断,奈良三彩应该是祭祀和各种仪式中所使用的一种珍贵的容器。

日本陶瓷史中,奈良三彩虽不算是主流的陶瓷产品,且只存在于八世纪,随着平安时代的结束,奈良三彩也销声匿迹了。但奈良三彩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日本铅釉陶的停烧,平安时代绿釉陶的生产仍旧延续着它的轨迹,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它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日本釉陶的诞生,一扫过去日本本土陶器过于灰暗、过于阴沉的外表,迎来了日本陶瓷多彩的新时代。奈良三彩的出现也是中国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一个有效例证,它对日本陶瓷史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日本陶瓷业的革新,也为日本陶瓷史增添了新的内涵与形式。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1

东方寻宝

简介:10年省级卫视《宝玉石观赏石》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