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单一的单色釉瓷凭什么制霸千年?

东方寻宝 2024-01-29 14:24:50

单色釉以极简的审美,风靡中国陶瓷界的千年之久,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

中国传统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单色釉瓷”和“彩绘瓷”,而单色釉瓷还可以分成“素瓷”和“色釉瓷”,他们俗称为“一道釉”。

明代之前是单色釉瓷制霸的时代,虽然有青花之类的彩绘瓷颇受人们喜爱,但当时的瓷器界主流还是单色釉瓷,因此有人会将中国的瓷器发展时代分割为单色釉瓷和彩绘瓷。

随风而生的素瓷

素瓷作为单色釉,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更没有绘制的花纹,它是只靠釉本身来着色的瓷器。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所烧制出的釉色是根据釉中氧化铁的含量而决定的,当时的工艺所能烧制的分别有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

青瓷:又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

黑瓷:又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

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类冰类玉。

无风自成的色釉

色釉瓷是在素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素瓷不同的是,它是在密闭状态下烧制而成。根据氧化铁、氧化铜等含量不同以及烧制温度的不同,色釉瓷可以烧制出红釉、酱釉、蓝釉、黄釉、绿釉、紫釉几种釉色。

红釉: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了祭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

酱釉: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酱釉的出现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

蓝釉:蓝釉是瓷器釉色名,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

黄釉:黄釉是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正色黄釉,还是宋代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

绿釉:我国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制“铅绿釉”,在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制工艺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

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

紫釉:为高温釉颜色釉。以锰作呈色剂,系将锰原料加入含碱量较高的釉中而烧成茄皮紫创于明代。在弘治时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所见器型有牺尊和绶带式双耳尊之类。

简洁大方的单色釉,除自身釉色外不夹杂任何色彩装饰,被称为瓷器中的“大家闺秀”。也是我们民族一直在追求的简约大方的民族审美。古往今来,单色釉属于一种高阶的审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极简美学。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253

东方寻宝

简介:10年省级卫视《宝玉石观赏石》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