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分型有哪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整好在线 2022-02-24 09:50:28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打嗝。

其中呃逆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点:

1、饮食不当

进食太快太饱,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并可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使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于喉,发生呃逆。

如《丹溪心法。咳逆》曰:“咳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气自逆而呃上。”若过食辛热煎炒,醇酒厚味,或过用温补之剂,致燥热内生,腑气不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也可发为呃逆。如《景岳全书。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

2、情志不遂

恼怒伤肝,气机不利,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胃气上逆挟痰动膈,皆可发为呃逆。正如《古今医统大全,咳逆》所说:“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

3、正气亏虚

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等,均可损伤中气,使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或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若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乘,挟胃气上逆动膈,也可导致呃逆。如《证治汇补。呃逆》提出:“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除此之外,呃逆的分型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胃中寒冷型

症状: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小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

治法:温中祛寒止呃。

方药:丁香散为主方。

2.胃火上逆型

症状: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降泄热止呃

方药:方用竹叶石膏汤加柿蒂、竹茹以清火降逆。

3.气机郁滞型

症状:呃逆连声,常因情感不畅而诱发加重,伴有胸闷纳差,脘腹胀闷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弱。

治法:顺气降逆。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4.脾胃阳虚型

症状: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虚,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降逆。

方药:以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为主方。

5.胃阴不足型

症状: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象细数。

治法:生津养胃止呃

方药:益胃汤加枇杷叶,石斛,柿蒂等以降逆上呃。

总之,逆逆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基本的病机变化则是由胃失和降,气逆动膈。症型也有很多种,并且有相应的治疗以及方药。希望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0 阅读:70

整好在线

简介: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