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哪些以及有什么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好在线 2022-02-24 09:52:37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

其中,胃痞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邪入里

外邪侵袭肌表,治疗不得其法,滥施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遂成痞满。

如《伤寒论》所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人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2、食滞中阻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如《类证治裁·痞满》云:“饮食寒凉,伤胃致痞者,温中化滞。”

3、痰湿阻滞

脾胃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交阻于胃脘,则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4、情志失调

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痞满。其中尤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为多见。即如《景岳全书·痞满》所谓:“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5、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不匀,饮食不节,或久病损及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生痞满。

此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所论述的因虚生痞满:“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胃痞的病机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内阻,包括外邪人里,饮食停滞,痰湿阻滞,肝郁气滞等;虚即中虚不运,责之脾胃虚弱。

实邪之所以内阻,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反之,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实邪的侵扰,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如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既可停食生饮,又可食滞内停;而实邪内阻,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至虚实并见。

另外,各种病邪之间,各种病机之间,亦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形成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为病证的病机特点。总之,胃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

胃痞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型:

1.肝胃不和证

症舌脉:胃脘痞闷,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时有吞酸或吐苦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病机分析:气机郁滞,肝失调达,木郁土壅,脾胃之气不得升降,肝气犯胃,肝胃不和,气机逆乱。

2.湿热滞胃证

症舌脉: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濡软,兼见纳差食减,口干黏腻而臭,口渴喜冷,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爽,舌质红赤,苔白黄而腻。脉濡数。

病机分析:湿热壅滞胃腑,阻滞气机.胃气郁遏,致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濡软;湿性黏滞,滞于胃腑,阻滞气机,湿滞难化,出现口黏腻,纳差食减;湿性重者,困脾则不能濡养四肢肌肉,而见头身沉重,肢软乏力;湿邪下注大肠则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爽;化热则口干而臭,口渴喜冷;舌苔、脉象均为湿热之象。

3.寒热错杂证

症舌脉:胃脘痞满,有灼热感,口苦心烦,口渴,欲冷饮,或见呕恶欲吐,泛酸。肠鸣,腹中冷痛,便溏或饮冷即泻,舌苔黄,脉沉弦、沉细或弦滑。

病机分析:胃热脾寒,寒热错杂,壅于中焦,胃气下行,热则胃气不降,寒则清阳不升,故肠胃失和,胃脘痞满;热壅塞于胃则有灼热感,心烦;上扰则口苦、口渴,欲冷饮,欲吐呕恶,泛酸;脾虚不足,温运功能低下,谷气下流,则肠鸣,腹中冷痛,便溏或饮冷即泻;舌苔、脉象为寒热错杂之象。

4.脾气虚弱证

症舌脉:胃脘痞痛,气短纳呆,自汁乏力,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或沉弦。

病机分析:中气亏虚,脾失健运,胄纳迟钝,气滞不行。胃脘痞满、纳呆;气虚则自汗乏力,气短,便溏;舌苔、脉象均为气虚之象。

以上是有关于胃痞的病因病机以及分型,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知识。

2 阅读:236
评论列表
  • 2022-02-24 12:58

    这类问题虽然分析得详细,但一般医生还是治不好。

  • 2022-02-24 13:08

    唉 三年了 就是好不了

  • 2022-03-24 13:47

    1

整好在线

简介: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