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第一次元嘉北伐,拓跋焘掌掴赫连定,脚踹刘义隆

抗抗说历史 2025-04-23 21:36:57

衣赐履按:话说,冬天到了。

公元430年,十月二十二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从委粟津(河南省范县东古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南下,攻打金墉城(洛阳城西北角)。金墉已经很久没有修缮,防御工事破败,而且,最要命的是,城中缺粮。刘宋守将、建武将军杜骥打算弃城逃走,但又害怕被文帝刘义隆诛杀,正犹豫间,远远看见来了一个“救星”。

当初,宋武帝刘裕灭了后秦,从长安回建康的时候,把皇宫中的巨钟和钟架也装船带走,行至洛水,有一只巨钟掉水里了。

现在,刘义隆突然想起这只钟来了,派将领姚耸夫率一千五百人前往打捞。

杜骥得知姚耸夫来了,发自内心地喜悦啊,他哄骗姚耸夫说:

老姚,胡虏大举南下,一定攻打洛阳。如今,城池已经修缮完毕,军粮也很充足,就是人手差点儿,你不如带着你的人,与我共同防守,这样,等立下大功之后,再去捞钟也不迟。

要说这人啊,千万别起贪心,姚耸夫立功心切,率众入城,第一眼望去,城墙残破;第二眼望去,城内缺粮,姚耸夫二话没说,掉头走了。

杜骥早就架着望远镜跟那儿盯着呢,姚耸夫一掉头,老杜同志半秒钟都没耽误,弃城南逃。

十月二十三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攻陷洛阳,屠杀守城将士五千余人。

杜骥逃回建康,向文帝刘义隆报告说:

臣早就下定必死之心,誓与城池共存亡!但是姚耸夫那个货,刚一进城,掉头就走,搞得城中将士人心涣散,实在没办法抵御强敌啊!

刘义隆听后,雷霆震怒,立即下诏,命建威将军郑顺之将姚耸夫那厮在寿阳(安徽省寿县)就地正法。史称姚耸夫勇猛善战,在刘宋的偏裨将领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姚耸夫跟随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时,曾经遭遇北魏军队,他亲手斩下拓跋焘叔父拓跋英文特勒的首级,拓跋焘后来用一百匹马将尸首赎回。

衣赐履说:姚耸夫到死,可能都没想明白皇上为什么要杀他。姚耸夫不过一个小人物,他的死也就是一个小插曲,但反映出不少问题:

刘宋的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刘宋的将领既不能打又无操守,刘宋的将领对外不行但内斗段位很高,刘宋的皇帝对战争缺乏预见性,对将领的真实情况不掌握……等等。

北魏黄河以北的各路军队在七女津(河南省台前县古黄河渡口)会师。到彦之担心魏军南渡黄河,就派副将王蟠龙逆流而上,抢夺魏军战船,北魏阳平王杜超迎击,斩杀王蟠龙。

随即,北魏冠军将军安颉、龙骧将军陆俟合兵进攻虎牢(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

十月二十八日,虎牢城破,司州刺史尹冲以及荥阳太守、清河(山东省临清市)人崔模,向魏军投降。

衣赐履说:此处,我们必须为尹刺史挽回名誉,崔模确实投降了,但尹冲是自杀殉国的,不晓得司马光老爷子是史料摆布有误,还是对尹刺史有意见。

《魏书·崔模传》载,崔模后来做到北魏的宁远将军,封为武陵男。《宋书》《魏书》则多处记录,尹冲抗节不降,投堑而死。

北魏不是两线作战吗?拓跋焘派了一部分人南下收拾刘宋,自己则亲自攻打大夏。

十一月三日,拓跋焘抵达大夏首都平凉(甘肃省华亭市),大夏上谷公赫连社干等人据城固守。拓跋焘让老妹夫赫连昌前往招降,赫连社干等人一点儿没给前大夏皇帝面子。拓跋焘派安西将军古弼等人,率军直逼安定(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

之前攻打北魏鄜城(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读如夫)的大夏皇帝赫连定,回军安定,率步、骑兵二万,向北增援平凉,正撞见前来攻打安定的古弼。古弼佯装败退,赫连定紧追不舍,拓跋焘派高车部截击夏军,夏军大败,被斩首数千人。赫连定退守鹑觚原(甘肃省灵台县东南),布阵自保。

【赫连定,可惜碰上了拓跋焘】

北魏军将其团团包围。

十一月十日,宋文帝刘义隆加授征南大将军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讨伐北魏。

十一月十二日,北魏寿光侯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渡黄河南下。

驻防须昌(山东省东平县西北)的刘宋右将军到彦之,听说洛阳、虎牢失守,各路军队相继失败,就打算撤军。殿中将军垣护之写信劝阻,说:

听说节下打算撤军,下官不敢苟同。为什么呢?之前,我们进军河南,贼虏望风逃窜,丢失了八年的土地,不战而得(公元422年,武帝刘裕去世,北魏南下抢了不少地盘儿,至今八年)。我们正当挥师北上,扫平虏寇,现在他们却自己送上门来,正好省了我们劳师远征。当下应派竺灵秀迅速支援朱脩之固守滑台(河南省滑县),节下大军箭指黄河以北,则虎牢、洛阳的贼寇,自会奔逃。过去,曾有人连年攻战,损兵折将,粮草断绝,仍然奋勇出击,不肯轻易退却(连年攻战,失众乏粮,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更何况如今青州丰收,漕运畅通,兵强马壮,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削弱。如果白白放弃滑台,坐视大业丢失,岂不是辜负了朝廷的重托吗!

到彦之不听。

衣赐履说:垣护之所谓“连年攻战,失众乏粮,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之人,从晋末到宋初,还是颇有几位的,不过,我感觉在写此信时,垣护之脑海中浮现的大约是老爹垣苗的身影。垣苗也是守边之将,当年,刘裕西征长安时,命他驻防黄河、济水之间,垣苗修建的堡垒,民间俗称垣苗城。垣家祖孙三代都在边疆建功立业。

到彦之打算烧毁战船步行撤退,安北将军王仲德说:

洛阳陷落后,虎牢难以独全,大势如此。现在贼寇距我们千里之遥,滑台尚有强兵把守,如果放弃战船,步行撤军,士卒一定溃散。我们应该乘战船进入济河,等到了马耳谷(山东省莱芜市东北马耳山),再作进一步的决定。

到彦之本就患有眼病,此时更加严重,军中将士也颇染瘟疫,他便率军从清口(汶水注入济水处,山东省梁山县)驶入济水,到达历城(山东省济南市)之后,焚毁战船,从陆路奔赴彭城。兖州刺史竺灵秀也放弃须昌,逃往湖陆(山东省鱼台县东南),青州、兖州陷于混乱。

长沙王刘义欣镇守彭城,手下将领惧怕魏军来攻,都劝他放弃彭城,撤回京师,刘义欣拒绝。

北魏军进攻济南(历城,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太守、武进(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人萧承之,率数百战士奋勇抵抗。北魏军准备攻城,萧承之命士卒们隐蔽起来,然后大开城门。

手下干部都说,现在敌众我寡,怎么可以如此轻敌!

萧承之说:

我们困守孤城,情势危急。如果示弱,必定遭到屠杀,只有摆出强大的姿态来等待敌人。

北魏军怀疑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撤退。

衣赐履说:这位萧承之,就是代宋而立的齐高帝萧道成的老爹。萧承之的表现,倒有些大将格局,比到彦之这种货色强多了。

大夏皇帝赫连定那头儿,北魏军已围攻数日,切断了水源和粮道,大夏将士饥渴难耐。

十一月十五日,赫连定率众冲下鹑觚原,北魏武卫将军丘眷截击,夏军溃败,被斩杀一万多人,赫连定身负重伤,只身骑马逃跑,途中集结残兵败将,驱使老百姓五万余人,向西退保上邽(甘肃省天水市)。北魏军生擒赫连定的老弟、丹阳公赫连乌视拔,武陵公赫连秃骨,以及公、侯以下的贵族和大臣一百多人。

北魏军乘胜进攻安定,大夏守将东平公赫连乙斗(一说乙升)弃城逃奔长安,然后,裹胁百姓数千家逃往上邽。

衣赐履说:北魏确实强大,具备了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拓跋焘可谓是掌掴赫连定,脚踹刘义隆。

【拓跋焘确实不一般】

十一月十六日,北魏寿光侯叔孙建,进攻刘宋兖州刺史竺灵秀据守的湖陆,竺灵秀大败,被斩杀的士卒达五千余人。叔孙建得胜收兵,驻防范城(山东省梁山县西)。

十一月十七日,拓跋焘抵达安定。

十一月十八日,拓跋焘返回平凉城外,下令在平凉城四周,深挖沟堑,重重包围。拓跋焘又安抚慰问新归附的老百姓,免除秦、雍二州百姓的赋役七年。

衣赐履说: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两手一起抓,两手都很硬。

大夏陇西(甘肃省陇西县)守将向北魏投降。

十一月十九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进攻刘宋将领朱脩之镇守的滑台。

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派尚书郎宗舒等人到北魏进贡。拓跋焘设宴款待,拉住崔浩的手,向宗舒介绍说:

你们听说的崔先生,就是这位。他的才华和谋略,当世无双。朕的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预测战场上的成败,就象合在一起的符信一样,分毫不差,从来没有失误过。

拓跋焘任命叔孙建都督冀青等四州诸军事。

衣赐履说:四州,冀青徐济。此时青州(山东省北部)、徐州(江苏省北部)仍是刘宋帝国领土。公元423年,北魏设置济州,州政府设碻磝(山东省茌平县西南。碻磝读如敲敖)。

十二月九日,刘义隆任命长沙王刘义欣为豫州刺史,镇守寿阳。

十二月十五日,大夏上谷公赫连社干、广阳公赫连度洛孤,出城投降,大夏首都平凉陷落。

北魏关中侯豆代田,救出了被赫连定俘虏了两年多的司空奚斤、宗正娥清等人。拓跋焘把赫连定的皇后赏赐给豆代田,又命奚斤膝行上前,向豆代田敬酒。

拓跋焘对奚斤说,老奚啊,你别不服,你的命是豆代田救的。

拓跋焘封豆代田为井陉侯,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兼领内都幢将。

胡三省注:一百人为一幢。北魏的幢将主管三郎卫士,负责禁中的安保工作。

大夏所属的长安、临晋(陕西省大荔县)、武功(陕西省武功县西)等城的守将,纷纷弃城逃走,关中地区全部纳入北魏版图。拓跋焘留巴东公拓跋延普镇守安定,镇西将军王斤镇守长安。

十二月二十日,拓跋焘班师,任命奚斤为宰士,命他背驮着酒类、饭菜跟从左右。

【谁把老奚画得跟日本武士似的!】

衣赐履说:拓跋焘真够损的,呵呵。胡三省注说,宰士掌管后厨工作,奚斤军败被俘,拓跋焘这是在羞辱他;当时,北魏设有宰官尚书,宰士可能是宰官尚书的手下。

《魏书·奚斤传》载,宜城王奚斤,降爵为公。

讲真,老奚同志绝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家伙的心是真大,被赫连定击溃,做俘虏吃了两年牢饭,又被拓跋焘奚落,跪着给豆代田那小子敬酒,王爵降为公爵,现在又成了背着行军锅的火头军,操心吃羊肉时就孜然还是就大蒜的问题……老奚同志就跟海绵吸水一样,全都欣然接受,半句怨言都没有——他知道,如果气死了,就啥都没了;只要活着,就有机会。果然,数年之后,人家又被封为弘农王,一辈子娶了好几十个老婆,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八十岁时从容去世,妥妥的成功人士诶。

读者朋友们,犯了错,受点气,算个屁啊!

向老奚同志学习!

刘宋右将军到彦之、安北将军王仲德被免职,下了大狱。兖州刺史竺灵秀,因弃军逃跑,判了个市中斩首。

文帝刘义隆看到殿中将军垣护之给到彦之的信,大加称许,随即任命垣护之为北高平(山东省济宁市东南)太守。

公元431年,正月十五日,刘宋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等从清水(济水)出兵,救援被北魏军围攻的滑台。北魏叔孙建、长孙道生率军阻击。

正月十六日,檀道济抵达寿张(山东省东平县西南),与北魏安平公拓跋乙旃眷的军队遭遇。檀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没关几天儿,从狱里放出来了,说明刘宋缺将)、骁骑将军段宏奋勇抗击魏军,击败拓跋乙旃眷。檀道济开进高梁亭(山东省阳谷县东南),阵斩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檀道济自进入济水,二十余日,与魏军交战三十余次,胜多负少。檀道济开到历城,北魏叔孙建等派轻骑兵往来截击,出没在大军的前前后后,又放火焚烧了宋军的粮草,檀道济军中缺粮,不能前进。

北魏冠军将军安颉、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全力进攻滑台,拓跋焘又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增援。刘宋滑台守将朱脩之,守城数月,粮食早就吃光了,士卒们用烟熏出老鼠,烤熟充饥。

二月十日,滑台城破,朱脩之和东郡太守申谟,以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

檀道济粮食吃尽,只好从历城撤军。军中有士卒逃奔北魏军,报告了刘宋军的困境。于是,北魏军追击刘宋军,刘宋军人心涣散。檀道济利用夜色掩护,命士卒以沙子为粮食,一斗一斗地量,边量边大声数数,用军中最后的谷米辅在在沙子上面。第二天早晨,北魏军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檀道济的粮食还很充裕,就不再紧追,把那个投降过来的倒霉蛋儿给杀了。

【名将死完了,老檀就成了名将】

当时,北魏军势强盛,檀道济士卒并不多,将士们内心恐惧。檀道济命军士们都披上铠甲,而自己亲自驾车,缓缓行出围守。北魏军以为檀道济有伏兵,不敢逼近,檀道济才得以安全撤军。史称,檀道济虽然没有平定河南,但能够保全军队返回,雄名大振。

衣赐履说:能够安全撤退,就是有功之臣了,就雄名大振了,刘宋怎么跟北魏打?

讲真,檀道济、到彦之,都不是特别厉害的角色。檀道济虽然也是刘裕时代的将领,但比王镇恶、沈林子、沈田子、朱龄石、朱超石等人,恐怕是差远了。除老爹刘裕外,刘义隆在刘宋皇帝中,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了,连他手下的武将都这么菜,想想看,南朝的君主要想北伐成功,得发多大的梦啊!

二月二十六日,刘宋青州(州政府设东阳,山东省青州市)刺史萧思话,弃城逃奔平昌(山东省安丘市)。参军刘振之驻守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听说萧思话跑了,他也弃城逃走。结果,北魏军竟然没有来,东阳城积聚的大批物资,都被老百姓一把火给烧了。萧思话被指控有罪,召回京师,下了大狱。

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等人返回平城。拓跋焘认为刘宋滑台守将朱脩之很有气节,将皇族宗室的女儿嫁给他。

拓跋焘任命王慧龙为荥阳太守。

摆几句王慧龙。

王慧龙出自太原王氏,祖父是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刘裕发迹之前,王愉曾经羞辱过他。后来,刘裕得志,王愉恐惧,就联络他人打算作乱,事情泄露而被诛杀,子孙十余人一并被害。

当时,十四岁的王慧龙被一个和尚给救了,投奔了后秦,后秦亡后,又投奔了北魏。

史称,王慧龙在荥阳十年,既劝民农桑,又积极备战,成绩显著,声名远播,前后归附的百姓有一万余家。

刘义隆对王慧龙颇为忌惮,就让人放出谣言,说:

王慧龙自认为劳苦功高,官爵却与之不配,所以打算勾结宋人前来进犯,活捉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背叛魏国。

拓跋焘听说之后,给王慧龙写了亲笔诏书,说:

刘义隆畏将军如虎,因此陷害将军,我清楚得很。风言风语,想来将军不会介意。

刘义隆又派刺客吕玄伯刺杀王慧龙,许诺事情成功,封吕玄伯为男爵,食邑二百户,赏绢一千匹。

于是,吕玄伯假装投降,要求单独面见王慧龙,有机密事项报告。王慧龙有些怀疑,派人搜身,搜出一柄短刀。

事情败露,吕玄伯叩头请死。

王慧龙说,各为其主罢了,我不忍杀此人。

手下干部都认为,刘义隆贼心不死,不杀吕玄伯,这种事儿无休无止。

王慧龙说:

生死有命,刘义隆又怎么能害得了我?仁义,就是我的防弹衣,又何必担心刺客呢!

于是,释放吕玄伯。

公元440年,王慧龙去世。

吕玄伯为王慧龙守墓,终身不去。

【刺客变保镖】

衣赐履说:当年,刘裕痛恨司马楚之,就派了个叫沐谦的刺客去做掉司马楚之。沐谦假意投奔司马楚之,司马楚之对他十分礼遇,沐刺客被感动了,主动做了司马楚之的贴身保镖。

刘义隆,简直是把他爹的举动克隆了一回,呵呵。

战争嘛,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不过,刘裕、刘义隆父子身为一方老大,竟然派刺客去刺杀司马楚之、王慧龙这样的小角色,多多少少会让人觉得不太体面吧。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