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去世:慈禧落泪,墓地至今有守墓人,坟冢前16个字令人深思

云哥侃车 2025-04-30 17:25:13

这是一几张显示民族英雄左宗棠墓地状况的图片。在1885年7月27日一早,福州下起了瓢泼大雨,那时候,晚清的重要大臣左宗棠去世了,他活了74岁。这事儿一传开,全国上下都特别难过,大家都为没了这么一位民族大英雄而感到伤心。

左宗棠快不行的时候,给儿子留了一封信,让他在自己走后交给朝廷。信里头,左宗棠这么说:

现在西域刚刚安定,东洋那边又蠢蠢欲动,欧洲各国都在虎视眈眈盯着我们。要是咱们不赶紧加强防备,提前做好准备,万一再出啥岔子,国家就会越来越弱,到时候想振作起来就难了,现在想补救都来不及。真心希望皇太后和皇上能快点儿对海军的事情做个决定。铁路、矿务、船炮这些事儿,得赶紧办起来,这样才能让国家富强起来。但话说回来,做事的态度才是关键,我还希望皇上能多学学治国之道,别耽误了国家大事;多亲近正直的人,多听听好建议;把不必要的开销省下来用在军队上,节省有用的钱财来应对困难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实实在在地干事儿。就算我哪天死了,也跟活着时一样,心里踏实。

左宗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还是装着国家和百姓。慈禧太后看了左宗棠留下的奏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给了左宗棠这位汉臣最高的荣誉:追封他为太子太傅,按照大学士的规格来办理丧事,赐给他“文襄”的谥号,让他进入京城的昭忠祠和贤良祠接受供奉。慈禧太后还下令,在湖南左宗棠的老家和他立下战功的省份,都建起纪念他的祠堂。同时,把他一生的功绩写入国史馆,为他立传。

说起晚清时候的事儿,提到左宗棠,知道那段历史的人都会打心底里佩服他。要不是他那时候顶着压力,非要收复新疆,后果可就严重了。1865年,中亚那边浩罕可汗派阿古柏带着军队打进了新疆,接着就在那儿建了个政教合一的哲德沙尔汗国。

同时,沙俄和英国也对新疆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朝廷里出现了“海防派”和“塞防派”的大辩论。李鸿章带领的“海防派”主张,新疆那地方偏远得很,全是沙漠,土地贫瘠,人还少,花大力气收复它真不值得。依我看,新疆没了,对大局也没啥大影响……

左宗棠强调的是海防和塞防都要抓,他坚决不赞成李鸿章他们的看法。他说:“天山南北那地儿,粮食多得是,瓜果挂满枝头,牛羊满地跑,马群数不清。而且,那儿煤、铁、金、银、玉石多得没法说,简直就是个宝藏库!什么荒凉贫瘠,完全是瞎扯,那其实是咱们国家的宝贝疙瘩!”

左宗棠觉得新疆在战略上超级重要,他讲道:“咱中国厉害的时候,哪个不是掌控着西北。咱们国家的壮美山河,源头都在西北,要是丢了西部,那就等于丢了中国。西部要是安稳了,中国基本上也就安稳了大半。”左宗棠费了好大劲,终于赢得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鼎力支持。

1875年5月份,64岁的左宗棠被皇上钦点为特使,全权负责新疆的军事事务。为了表明自己一定要收回新疆的强硬态度,左宗棠下令让手下抬着装有自己尸身的棺材走在军队最前头,他这就是表明了“就算战死在沙场,不把新疆夺回来誓不罢休”的决心。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清楚了,左宗棠顺利地把新疆给收了回来。打那以后,“国家不能缺了湖南人,湖南又离不开左宗棠”这话就在全国传开了。左宗棠的大丧办完之后,家里人就把他的棺材运回了湖南老家,让他入土为安。

左宗棠的坟茔此刻安息在长沙雨花区跳马镇的白竹村里,那里是他墓地被重新修缮后的所在地。时间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左宗棠的墓地曾惨遭重创,一伙身份不明的人居然用炸药炸开了他的坟包,还将棺材打开,让遗体暴露在外。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对民族英雄的极大亵渎。远在千里之外新疆的开国上将王震,一听到这事儿就火冒三丈,立刻就下了决定,要重新修缮左宗棠的墓地。

1986年,左宗棠的墓地总算是建好了。墓地前面立了两根大气的华表,上面刻着对联:“汉朝伟业唐朝规矩让西部边疆稳固,秦川大地陇西道路旁柳树常青。”这16个字真是贴切,很好地展现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上的巨大功劳。

资料显示,左宗棠的墓原本面积挺大,有10亩地呢,那里有石碑、石人石马、石象,还有墓庐和享堂,这些都显示了清朝政府对左宗棠的重视。但跟以前的墓地比起来,现在的左宗棠墓就显得挺简单朴素了。1996年,左宗棠的墓被湖南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还有件事挺特别的,从左宗棠入土为安那天起,就一直有人守着这个墓。

黄志清是左宗棠墓的第四代看守人,他们一家子已经主动担起这责任138年了。要是游客问起为啥这么做,平时话不多的黄志清就会一本正经地回“左宗棠大人可是抵抗俄英、收复新疆的大英雄,我们家做这点小事儿根本不算啥,不值一提。”

0 阅读:2

云哥侃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