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人家睡觉睡到大半夜,突然感觉有人在自己身上摸索,这事够奇葩吧?任谁都要吓一跳的。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我军一位侦察连连长,就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事,可他非但没有被吓一跳,反而因为此事被表彰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侦察连长名叫刘锡琨,1916年出生于山东桓台县索镇刘茅村,他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
当别家小孩只知道整天傻玩时,刘锡琨却开始读起了古书,尤其喜欢看《三国演义》和《岳飞传》,欣赏里面的英雄豪杰。
为了能够成为书里面的英雄,刘锡琨小小年纪就开始练武。
当时索镇上有家武馆,刘锡琨拜了师父后,武馆成了他每日必打卡的地方。练了几年,水准不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放倒村里的那几个恶霸,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时,因为时常帮助村民赶跑恶霸和地主,刘锡琨在当地建立了不错的声望。
刘锡琨名气越来越大,可有一个人却“瞧不上”他,这个人就是刘锡琨的表兄王幼平。
王幼平生于1910年,比刘锡琨大了六岁,曾在山东师范读过书,参加过进步社团,1931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王幼平在返乡组织革命时,看到20岁的表弟还整天舞枪弄棒地做着他的大侠梦,他也深感无奈。
为了将这位爱打抱不平,喜欢见义勇为的表弟引入正途,王幼平开始深入浅出地给他讲革命故事。
而当刘锡琨听到日本人在东北,蹂躏我国土,残杀我同胞时,他气得咬牙跺脚,发誓一定要报仇。
而没多久,这个机会就来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9月30日,日军入侵山东省。
10月,刘锡琨入伍,在桓台、长山一带参加抗日运动。因为他有着不错的武术功底,在一群新兵里很快就脱颖而出。
1938年,22岁的刘锡琨便被编入廖荣标等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而在军队中,刘锡琨因“武艺高强”,成为了廖荣标的警卫员,在护卫领导的同时,他也进行了基础的侦察工作。
因为胆大心细,刘锡琨很快就等来了一个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那是在1938年春末的一天。
刘锡琨所在部队,在桓台县索镇镇北的一户普通农家院子里,发现里面有日军活动迹象。
抗战初期,大部分日军都训练有素,我军想夺取日军武器十分困难。但这股正出操的鬼子身上基本不携带任何枪支,而是任由枪零散地放在院子边上。
刘锡琨就盯上了这批正训练着的日军,想将他们的枪支收为己有。
可日军也不傻,能白白把枪送给我们?刘锡琨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几天后,正训练的日军便看到一个看不出年纪,佝偻着腰,破衣烂衫的乞丐来到院子前。
那个乞丐好像傻子一样,就在院子门口傻乎乎地站着,看着训练的日军,脸上痴笑着。
“你,干什么的?”
有会说中文的军官发出质问。但傻子却充耳不闻,甚至还以为对方是在喊他,又往军队训练地挪了几步,嘴里还“阿巴阿巴”不停,口水也顺着嘴角流了下来。
“啊,原来是哑巴啊!”
“还是个傻哑巴!”
日军哄堂大笑。
知道这人掀不起啥大浪,日军就没搭理他。
而这位小哑巴在院子里走走停停,时不时地就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木头,扔进背上的大木筐。
在这个动作的掩护下,哑巴慢慢地来到日军摆放枪支的地方,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丢下竹筐,将地上散落的枪支飞快收拢到一起,趁着日军不注意便飞速朝着大门跑去。
等日军反应过来已经迟了。没了枪的他们只能一边骂八嘎,一边气急败坏地跑出院子,企图追回枪支。
可就在这时,暗地里埋伏的侦察队成员早已经接应上了那个小乞丐,拿着日军的枪对追出来的日军进行扫射。那几个鬼子见状不妙,赶紧逃跑了。
而这个小乞丐,正是22岁的刘锡琨。经过这一次,刘锡琨也算是立了功,很快他的机智就在军营里传扬开来。
也正因这份机智,入伍不过一年,刘锡琨便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此后,八路军军营中多了一个胆大心细的侦察英雄。就像他少年时期看的那些武侠小说一样,在战场不断的拼杀下,刘锡琨那一手本领得到了更好的淬炼。
然而没多久,刘锡琨竟遇到了一件香艳又刺激的事。
那是在1941年的5月。25岁的刘锡琨已经升任为八路军侦察连连长。
可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让他差点成为日军的俘虏。
5月的一天,刘锡琨带领手下的将领来到索镇执行任务。
虽然索镇离刘锡琨老家并没有多远,但想到任务的艰巨性,他也没有回家看望家人,而是带着十来名兄弟就近投宿。
能容纳这么多人留宿的人家毕竟很少,于是刘锡琨选择了条件不错,房间也很多的地主家。炕不够就打打地铺,度过一个夜晚并不难。
那时候讲究军民一家亲,虽然是地主家,但地主婆一看到刘锡琨等人,也猜明了他们的身份,十分热情地将他们迎到家中,还赶忙吩咐儿媳妇出去买些菜,好生招待几人。
刘锡琨几人也是十分感动,可到了晚上,在安排住宿的地方时,却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情:按人数,其余人都安排好了,但偏偏就多了刘锡琨一人。
总不能让连长站着熬一宿吧?
地主婆见状,就给刘锡琨提了个建议:我儿子外出做工去了,我让儿媳妇和我睡,今晚你先睡我儿子媳妇的炕。
一听到要睡人家小夫妻的婚炕,刘锡琨第一反应就是不自在。
这地主婆虽说上了点年纪,但看起来年轻时应该也算得上是十里八乡的美人。再看她儿媳妇,也是同自己年岁差不离的青葱水嫩妇人。
“使不得使不得。”
刘锡琨连连摆手,可那新媳妇倒是听话,当即红着脸将被褥收拾出来,搬到了婆婆的房间。
如此一来,刘锡琨也只能住下。
而进入房间后,刘锡琨却没有立即脱衣服睡觉,职业病让他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依然保持着警惕。
五月的天气已经挺热了,他没盖被子,就这么和衣侧躺在炕上。
屋外月光隐隐约约透过窗户散落到室内,刘锡琨凭借着自己极佳的视力,甚至能大致看清这屋子里的摆设。
久久没有异常,刘锡琨也渐渐生出了困意。然而就在这时,不远处却传来一道开门声。
刘锡琨瞬间惊醒过来,但却没有行动。他微微睁开眼睛,却见对方猫着身体,穿着一件很眼熟的衣服,头上戴着布巾,只露出一双眼睛。
刘锡琨继续按兵不动。
只见那人轻手轻脚进了门后就直奔刘锡琨而来。下一瞬,他便察觉到那人的手摸上了自己的大腿。
刘锡琨的身体直接从炕上跳了起来,像是条件反射,他一个大力,伸脚对这人便狠踹了过去。
那人发出一道惊呼,接着像是火烧屁股一样奔逃出门。
那一声痛呼让刘锡琨彻底清醒过来——那分明是男人的声音!
刘锡琨又回忆自己刚刚看到的那一幕:从进门起,那人隐约穿着一件女士外衫,头上戴着一块步巾,几乎遮住了五官,只勉强露出了一双眼睛。
看那打扮竟然有点眼熟。
他又仔细想了一想,嗬,傍晚时地主婆媳妇不就是这打扮?可刚才那个被他踹了一脚的人,听声音明明是个男人!
刘锡琨也急了,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
他冷静了一下,隐隐觉得不对劲,这人显然不是要摸大腿,而是要摸腰间里的枪。难道自己和战友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了?
想到这里,他快速穿上衣服,小心翼翼地来到地主婆和她儿媳妇所在的房间,那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让他确认:两个人睡得死沉。那晚上出现的那个男人,到底又是谁?
刘锡琨想到地主婆那个据说在外做工的儿子,再联想到对方上来就想要摸向自己腰间的动作,心里有了打算。
恐怕打自己一群人住进来后,就有人出去通风报信了。而那男人先找上自己,是因为已经知道他是兄弟们的头头,擒贼先擒王;上来就摸腰,是想拿走常年放在那里的枪。
所以这家人的儿子,十有八九是个汉奸!
于是刘锡琨秘密来到后院,将睡在其他房间的战士们叫醒,小声告知情况。众人很快就定下了接下来的计划:先按兵不动,时刻保持警惕。
他相信,昨晚那人走了之后,很快就会卷土重来,他们得提前做好战略部署才行。
第二天一大早,刘锡琨等人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等地主婆媳从屋里出来后,刘锡琨等人先将她俩控制住。
然后,刘锡琨将十几人分成几个小队,看好整栋房子的格局后,偷偷给各个小队都安排好最佳的作战方位,顺便做好求援的准备。
刘锡琨料想地不错。果然没多久,他老远就望见几个人正往地主家走来。从他们的走路姿势上,刘锡琨一眼看出,他们肯定都不是老百姓,而是受过训练的伪军。
想来日军对这个地主家的儿子也没有多信任,都不愿派日籍士兵跟随,刘锡琨内心很快做出判断,却也没有掉以轻心。
几个人刚进大门,等在暗处的刘锡琨等人便带着枪刀蜂拥而上,将几个人绑了个结结实实。
严刑拷打之下,对方招认,领头的人就是地主家外出做工的儿子,刘锡琨等人来此借宿的消息,就是儿媳昨天买菜时透露出去的。此时,外面还有一批带着武器的日伪军,最外围还有一批日本兵在等着。
要怎么做?刘锡琨又有了主意。
他们令地主家的儿子在院子里大喊一声,传递“我们成功了,你们快进来”的信号。
外面守候的那批伪军信以为真,真的冲了进来,却因为完全没做好心理准备,在进门的一瞬间便被躲在暗处的八路军击毙。
但刘锡琨心知,真正对上外面的日军,他们从数量上就吃了亏,不能久待。将日伪军身上所有的枪支弹药都搜刮干净后,十几人做好伪装,分批次从镇上四面八方撤走了。
等真正的日军等得不耐烦进入村子时,只能看到那一地的尸体,八路军早已经不知所踪,而刘锡琨也再次一战成名。
此后的一应作战中,刘锡琨也一直秉持着这种作战风格。
1943年,刘锡琨化装成汉奸,打入伪军唐云三部,将一名日本特务击毙在太河镇大街上。
1946年6月在解放张店战役中,刘锡琨假扮成商贩,成功潜入敌占区,最后帮助鲁中四师解放张店。
建国后,刘锡琨曾任长春航校副大队长,空军司令部管理局局长。 但在1969年5月,他突遇车祸,重伤之下住进了北京空军医院。虽然后来痊愈了,但从那之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腿脚也不灵便了。
1986年9月,刘锡琨因病去世,享年70岁。
廖荣标的夫人汪瑜在《深切怀念刘锡琨同志》一文中,对他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锡琨同志常常抓住一点蛛丝马迹,就能获取意想不到的战果。上海解放后,有一次陪首长用餐,竟通过餐桌上的菜肴发现问题,揪出了一个潜藏很深的国民党特务。
……
锡琨于1986年9月去世,我也步入古稀之年。人老了,容易怀旧,亲人和战友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眼前。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崇高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永远留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向老英雄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