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题材豫剧《沙海红柳》新疆首演

戏曲圈那些事儿 2023-10-23 12:07:30

大美新疆是一幅壮美的油画,是一部浩瀚的历史,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新疆何以大美?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豫剧《沙海红柳》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该剧于10月19日在石河子市明珠大剧院进行了首演,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委派的监督验收专家组和石河子市的人民群众共同观看了演出。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感人的剧情、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深深打动了观众,观众席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观众恋恋不舍地走出剧场,边走边夸赞该剧。“又看到豫剧团地道的豫剧了,又听到久违的乡音了”“这部戏似乎就是为我这个退伍军人排的!”“红柳带我身,不忘是军垦人——唱出了军垦精神啊!”……

继豫剧《我的娘·我的根》先后通过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豫剧《半幅进疆图》通过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后,这是石河子市艺术剧院又一部豫剧剧目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

豫剧《沙海红柳》是一部大型兵团题材的现代戏。剧作者以温情的笔墨、饱含对新疆的满腔热情,聚焦军垦二代,讲述了伤病功勋、军垦二代退伍军人张大军,为改变家乡沙漠化日益严重的状况,放弃在大城市的安逸生活,舍妻离女,以沙漠为家,扎根兵团某师红星连,带领职工群众植树造林抗风治沙,改善环境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反映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情系团场、心系百姓、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唱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旋律,凸显了军队培养出来的军转干部的优秀本色,折射出了军垦精神的时代价值,彰显了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该剧角色年龄差异较大,在创排期间,院团积极支持青年新秀挑大梁、当主角,不同年龄段的角色分别由艺术功底深厚的老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分别来担任。接近退休年龄的曹长伟、孙红霞甘当配角,为青年演员配戏。已经退休的王水林重新走上舞台,勇挑重担。老艺术家和青年新秀共同切磋,通过以老带新、以老促新、以老育新,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促进院团良性循环有积极。这对于豫剧在边疆的传承和发展有极大的助推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着力培养基层中青年演员、涵养艺术生态的宗旨。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豫剧伴随着河南的支边青年在新疆生根发芽,老一代兵团豫剧人和军垦战士一起同甘共苦,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豫剧在新疆的传播、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仅新疆石河子地区就有23家豫剧团。豫剧到边疆生根发芽后,与当地民族音乐有机融合,守正创新,形成了边疆豫剧特有的风格,散发着清新的雪莲香。

石河子市艺术剧院豫剧团自1979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传承戏曲文化、光大豫剧事业”的理念,固本求新,尊古创新,排演了一大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优秀剧目,如一枝永不凋谢的美丽雪莲,一年四季盛开在祖国的边疆。特别是院团排演的以军垦文化为核心的《沙枣花·白杨树》《三世亲情》《古玛河》《天山雪莲》《我的娘·我的根》《一家亲》《半幅进疆图》等原创剧目,将兵团三代人的情感血脉,汇聚成滔滔不绝的精神长河,流淌在那片广袤而神奇的大地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演出结束后,马上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演出是成功的,是一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剧目。同时,专家也对该剧的打磨提高提出了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该剧在边演边改、边改边演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成为一出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为豫剧在边疆的传播再立新功,为文化润疆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该剧首演后,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将及时进行后续的巡演任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