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没错,朗普这次对汽车加关税,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和关键零部件,都要加 25% 的关税!哪怕是日韩也不例外!
行政令一签署,加拿大、欧盟都慌了。报道称,加拿大总理卡尼26日在安大略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关税是对加拿大工人的“直接攻击”,违反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美墨加协定),加拿大将研究应对措施,包括可能采取的报复性关税。卡尼还称,该关税“完全没有道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于同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对此表示遗憾,并称该关税“将对美国和欧盟的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对消费者则更不利”。“欧盟将继续寻求谈判解决方案,同时维护其经济利益。”
相反,中国对此似乎表现在风平浪静。看看3月26日,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砸向全球汽车产业链时,全球股市表现。华尔街的恐慌指数(VIX)应声飙升12%。通用汽车单日蒸发89亿美元市值,相当于其在中国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全年净利润;丰田股价创下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跌幅,韩国现代汽车市值单日缩水量足够建造3座蔚山超级工厂。而中国舆论场却反常地平静,资本市场未见波澜,比亚迪的港股甚至逆势上涨1.3%。
如此波澜不惊,与中国的对美国汽车出口数量有关,2024年中国对美汽车出口仅占本土总产量0.27%,而德国车企对美出口依存度高达18%,日本车企达22%。当欧洲议会紧急召开特别会议、日韩产业通商部长连夜飞往华盛顿时,中国汽车业的淡定恰似台风眼中的平静,背后是三个维度的战略纵深构筑的防火墙。
一是中国本土市场年销售庞大的体量,消化了绝大部分的国产汽车。即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95万辆,也有超60%供应本土市场。这种“自产自销”的内循环模式,使得美国市场波动如同隔靴搔痒。
二是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瞄准传统燃油车时,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已突破30%,且主要流向东南亚、欧洲等市场。
三是美国此前对华征收的27.5%汽车关税(25%+2.5%特别关税),早已将中国车企逼出北美市场。如今特朗普的“无差别攻击”,反而变相削弱了德日车企的竞争力,中国车企在拉美、中东等替代市场的开拓速度,远超传统汽车强国转型节奏。
于是,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高举起来时,出现“你打你的,我做我的”局面。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中国于新能源赛道的总体性领先。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中,中国品牌就已经占据60%份额,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控制着全球70%的产能,目前,这个份额还在扩大。
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在保护燃油车产业时,中国已构建起从锂矿开采到智能网联的完整新能源生态。美国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并非必争之地,比亚迪在欧洲建厂、蔚来深耕挪威市场、奇瑞与东南亚国家签订换电协议,这些布局使得中国车企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掌握了主动权。中国在电机、电控、车联网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超过欧美日韩总和,这种技术代差让关税武器的效力大打折扣。
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透率已经超过50%,在扩大消费的推动下,这个数据还在往上走,使得中国车企无需像日韩同行那样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不吹不黑,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确实是一次“换道赶超”,已在三个维度完成跃迁: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标准”,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从“产品出海”到“生态输出”,这就给中国的平静反应以巨大底气。全球汽车产业的棋局上,中国已然落子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