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前乌克兰军队的弹药消耗惊人。以前在阿富汗,北约部队可能一天发射300发炮弹,但现在乌克兰军队每天可以发射数千发炮弹。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防务专家卡米尔·格兰德的话说,“乌克兰军队一天的弹药使用量相当于以前北约部队在阿富汗一个月的弹药用量甚至更多。”截至目前,北约成员国一共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约4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金额大约相当于法国的年度国防预算。有北约官员指出,一些较小的北约成员国已经耗尽了他们能提供的装备,北约30个成员国中有20个已是捉襟见肘。把这段话理清楚,信息量可太大了!

这段话的信息量大,一个是透露了美军此前在阿富汗一天发射300多发炮弹。美军口口声声地抱怨治安战难打,塔利班难缠,结果在阿富汗战场上一天就打300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当年的朝鲜战场上,诞生了一个军事史上的经典名词叫“范弗利特弹药量”。也就是美军指挥官范弗利特在9天的时间里,对着上甘岭区域狂轰滥炸36万发炮弹,平均每天4万发左右。也就是说,上甘岭战役一天的炮弹消耗量,够在阿富汗打4个多月。所以这样的战争烈度,美军又是怎么在阿富汗战场打出两万多亿美元的消耗的?在阿富汗是度假来了还是打仗来了?
然后是俄乌交火最激烈的顿巴斯地区,据说乌军每天在此发射6千到7千发炮弹,俄军每天倾泻的弹药则有4万到5万发。而相关的报道提到,美军每个月只能生产1万5千发炮弹,注意是每月。如果消息属实,现在美军的军备生产力都拉垮到了什么程度了!要是按“范弗利特弹药量”的战争烈度来打,当代美国难道要为此筹备两年?不会吧!

然后消息最关键的是,北约30多个成员国,包括美国在内,都快无力供应乌克兰军队每天最多一万发的炮弹消耗量,甚至需要向韩国购买弹药。难以置信这样的后勤军备能力,居然是称霸世界的水平。美军可不是欧盟,几十年来向来是兵不卸甲、刀不离身的,美军或许不比当年,但依旧不太敢相信真的衰弱到了这等地步。我想,造成这样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海外相关媒体消根本不懂军事,为了某些政治目的张口就来,瞎编一通;要么是北约的军队做假账成风,多年来都在浑水摸鱼,贪污腐败。若是后者,则要知道今年年中,美军宣布援助乌克兰的400亿美元资金,口号也已经喊出去了。其中牵扯至少20处的援助领域,项目细则更是不计其数,简直能把人绕晕。这下就很好理解了,毕竟懂会计的都知道,只有涉及的各方人数越多,走的手续越复杂,真实账目才越不好查。

今年年中,美军前陆军中校、后勤专家亚历克斯·维希宁作为军事观察员目睹了俄乌双方一天数万枚炮弹的对轰之后,发表了一片长文叫《工业战的回归》。他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爆发战争后的赢家,仍然取决于哪一方拥有最强大的工业基础。而一个强大国家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么具有大量制造弹药的能力,要么拥有其他可以迅速转变为弹药生产能力的制造业动员水平。
而亚历克斯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不幸的是,西方国家不再拥有这项能力”,“比如英国,如果打仗,8天后弹药就会打光”。西方集团现在这样的窘境,也隐隐映证了亚历克斯的结论。或许“范弗利特弹药量”这等凶狠的战争场面也将成为历史。美国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若真铁了心这么干,单就乌克兰战场这样的消耗速度,或许没等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美国就得先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