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汪小菲和大S的离婚风波在岛内的娱乐八卦板块闹得沸沸扬扬。有意思的是,汪小菲最近发出了一份账单,显示其从7月至9月交了新台币94201元,约合人民币21000多元的电费。我们要说的是,昂贵的电价单其实也和台湾地区的电力涨价有点关系。台经济部门今年召开过电价费率审议临时会,将电价整体调涨了8.4%,以高压、超高压用电为主的用户更是调涨15%。所以一般人可能感受不明显,但一些用电大户就有些难受了。

在岛内的用电结构中,居民用电只有18.5%,工业用电占到一半以上。所以电价的变动,首当其冲的便是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这还不算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台湾地区的供电能源结构极不合理,民进党“2025非核家园”的政策驱动罔顾岛内现实状况。台湾的电力产业其实是相当畸形的,一直靠着当局的补贴来维持低价电力。过去,台电六部核电机正常运转,每度电的成本仅1元新台币,随着民进党废核举动不断激进,如今平均每度电的成本是5元新台币。而随着今年国际能源价格大涨,台电第一季度的亏损达到了469亿新台币,全年预计将亏损超过1500亿新台币。而台电并不担心,因为这些亏损最后还是会由民进党当局买单。
民进党当局曾许下“十年不涨电价”的选举承诺,如今又沦为空头支票,因为长年压低能源价格带来的高额债务根本难以为继。台电从两年前负债总额就达到1.8万亿元,随后负债更是高速增长,外界预计公司负债很可能已经超过2.5万亿元。如此高昂的负债使得民进党当局也没法兜底,只能涨价征收。让岛内工商业焦虑的是,照这样的趋势,第二次、第三次电力涨价恐怕不会太远,生产成本将继续攀升。

所以今年至今,台湾岛内大大小小的停电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三天一小停,五天一大停”的说法毫不夸张。就在这两天,台北刚发生了一次凌晨时分毫无预警的大面积停电,不少熬夜蹲守世界杯直播的民众怨声载道。尽管民进党当局用尽各种“小动物破坏电线”的说法推卸责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主要原因就是天然气代替了原本稳定的核电,才导致的用电紧张。
从民进党当局年中涨电价开始,就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危机,近半年时间里,供电危机的影响也愈发明显。随着“局部停电常态化”,不只是岛内民众生活和产业生产遭受冲击,因为能源危机传导到最终就是产业危机,也就代表着经济危机。
根据台湾综合研究院的研究,台湾经济已经亮起了象征低迷的黄蓝灯。特别是在国际通胀形势蔓延到台湾、岛内疫情失控下大量产业库存积压,台湾地区年末的经济表现已经呈现疲态。

特别是支持台湾地区制造业动能的半导体产业,也逐渐风光不再。电价的压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的鼓动下,台积电最近也证实了要将最先进的制程工艺移往美国。这意味着到时候,半导体产业创造的利润很可能无法留在台湾,产业空心化、人才空心化,台积电变成“美积电”,台湾经济形势自然雪上加霜。供电压力步步紧逼,美国威逼利诱,走在错误路上,只懂一味迎合的民进党当局,最终还能剩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