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是迷信吗?其实大有说法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5-04-29 16:36:41

以前,经常听老一辈人说:“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不好的预兆吗?殊不知这里大有说法!

这句民谚是气象谚语,今天刚好是农历的四月初一,我们看看究竟为何要“怕”,哪些事情不能做。

四月的特点

四月是春季,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春风、惊蛰、清明以及谷雨六个节气。

而在四月中涵盖了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这是春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刻的气温逐渐回暖,可谓是万物复苏。

按照干支历来说,农历的每个月初一叫做朔,而朔日代表着月亮新一圈的开始。

四月初一刚好是“壬申日”,这一天的特点在于金旺水衰,意味着天气尚未酷热,而在这一天过度贪凉,很有可能会引起寒气侵体,所以防患于未然,尽量不吃凉的东西,同时也要避免去有水的区域。

这并不是迷信,彭祖百忌中有提及到:“壬不汲水更难提防,申不安床鬼祟入房”。

至于老话说的“四月怕初一”,为什么要“怕”呢?

怕下雨

古书《开元占经》中记载:四月朔日见风雨,米贵麦恶。

意思十分清楚,如果四月初一下雨或者是刮大风,就会导致庄稼收成不好,米贵不说,麦子也收成不好。

4月正是麦子长面粉的关键时刻,拔节和抽穗的时候,进入扬花期,但雨水多就会非常容易导致小麦的颗粒不饱满,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俗话;四月初一雨,麦子要从水里取,虽说这句话有一点夸张,但也反映出,如果四月雨水多,对庄稼的收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了以上的说法,还有“四月初一一黑一黑,丢了黄秧割小麦”,“四月初一下,家家卖娃娃”以上这些谚语都足以说明,雨水多,肯定会对庄稼有一定影响。

怕务农

“面朝黄土背朝天,勤作息更苦种田”,曾经面朝黄土的农民,想要活下去,只能靠着家中的几亩薄田。

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立春前的粮食叫做春粮,要知耽误务农,或者是遇见天灾人害,这一年的收成可谓是颗粒无收,而家里人就会没有办法填饱肚子,饿着肚子,再等一年。

怕出门

“朔日不出门”主要原因是因为天文现象和传统文化的的影响。

天文现象的角度来说,朔日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看不到的月光的日子,也就是说,在这一天,太阳、月亮和地球在排成一条直线。

而月亮的引力也是最大,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使得人更加容易感觉到疲惫,磁场的变化还没有影响人的情绪,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增加出门运行的风险。

在以前没有路灯,没有指南针,再加上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都是徒步,再加上距离远,需要晚上也得赶路。

但晚上看不见月亮,周围看上去非常漆黑,视野不够清晰,种种条件下,古人也就不敢走夜路。

上朔日因“阴阳德俱尽”从而被视为不宜远行的日子,在古代这样的日子还被称之为“穷尽”,“前行无路”。

这种天出行,不仅容易在路上心虚,还会导致破财的情况,所以古人便认为最好不要远行。

不同房

“花好月圆”常用于形容夫妻之间的和谐美好,幸福长久的状态,一般我们说喜事的时候,都是花好月圆,如果连月亮都没有话,那在这个时候结婚嫁娶,就被称之为不吉利。

据说,在一些地方,朔日被认为是月亮最亏的时候,暗含“阴亏”的意思,而这也包括不利于进行一些重要的活动,其中就包括同房。

今天四月初一,虽说可能有一些人不相信,但以前在没有手机,高科技的时代,古人都是夜观天象,知风雨,才会有谚语。

0 阅读:2

漫悠芸端的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