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古代先贤这一纸文书,您操持儿女婚事就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

史海钩沉峥嵘 2024-04-16 06:39:25

纵观连绵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遍及神州大地角角落落的民间婚俗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素来讲究孝道的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以传宗接代,致使自己的祖辈无人祭祀,才是最大的不孝。

此话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繁衍生息,接续香火的极尽推崇,自古以来深入人心,以至于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一整套堪称完备的婚姻礼仪制度,后来历经千年沧桑,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新中国成立后,近乎繁琐的封建婚姻制度虽被从国家层面上正式废止,一些形同糟粕的陈规陋习被剔除,但古代先贤留给后人的婚姻礼仪精髓却保留了下来,从而形成一直流传至今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婚俗文化。

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发生大碰撞。西式婚礼与传统婚姻礼仪分庭抗礼,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中式婚礼

只可惜,作为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引领世界文明的中华民族,是公认的最难同化的民族。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特维叟·莱特所说:“不要试图同化中国人,因为你首先会被同化。”

中国传统婚姻礼仪也不例外。尽管西式婚礼“来势汹汹”,但传统婚礼在中国民间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毋庸讳言,在这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时代,西式婚礼虽然被民间选择性地包容接纳,但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终究还是不能与已大大简化,但精华尚在的中式婚礼同日而语。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被赋予时代意义的中式婚礼以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成为不可替代的标杆性存在。

毫不夸张的说,在农村人几乎成为共性的意识里,为晚辈操办婚事,是否举行西式婚礼在两可之间,但中式婚礼是无论如何要举行的,否则不能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婚礼。

农家办喜事

农村有句流行语“出殡出儿,娶媳妇娶爹”。事实上,目前在农村,办喜事不同于办白事,逢白事,丧主家只管宣泄对亡人的哀思,丧事相关事宜自有当门家族或亲朋好友为其办理。

喜事则不然。父母为儿女举办传统婚礼俗称“办大事”,父母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定夺,他人至多“敲敲边鼓”而已;办好皆大欢喜,办坏贻笑大方。

中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今人也盛传一句俗话“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万物皆一理。为人父母,操办儿女大事,要想办得顺利,不留遗憾,同样离不开细节取胜。

而想要完美无缺地做到这一点,没有对中国传统婚姻礼仪的相当了解,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处于当今中式婚礼备受冲击的多元化时代,对传统礼仪不甚了了,以至于进退失据,无所适从者大有人在。

西式婚礼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举办传统婚礼的具体方式已迥然不同于以往,简化成了“订婚仪式”和“结婚仪式”两大块,且前者内容和规模大有超出后者的趋势。

包括双方亲人大会面、开号(亦称换号,指交换双方家庭成员名单)、过彩礼、下催妆等表明正式确立婚姻关系的重头戏,几乎都是在订婚仪式上进行。

唯一剩下的重头戏送“嫁娶帖”(也叫婚书,对月帖),俗称送“日子”,是在订婚之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必不可少的“定盘星”。

不仅如此,与形式上的简化正好相反,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儿女婚事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令许多当父母的倍感困惑,以致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幸而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可供参考的相关文字资料,使我们的“依规矩,成方圆”之梦成为能够想见的可能。

出自《荀子·儒效》和《庄子·天下》的名言说的好,“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

古代先贤

如果说上述雄居传统婚礼榜首的“开号”和送“嫁娶帖”是纲的话,那围绕此两项中心内容展开的,所有的运作都是目。

纲举则目张。有分别规定该两项内容的,古代先贤白纸黑字如同样板一般的一纸文书在手,我们面临的大部分困惑都将迎刃而解!

先说“开号”。

古来“开号”的通用格式是:

一,男方用,上写“乾宅”,女方用,上写“坤宅”。

注:易经有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也。

二,正文:“正亲家”在前、“旁亲家”依次写明;喜主家族如上有长辈在世,依次上写“正老亲家”、“旁老亲家”;人员支派由近及远,至少延至三服。

大家不要误以为这是一张可有可无的人员名单。一则双方有彼此了解大家庭成员的不可或缺的合理需求;二则喜主可权当是一张己方执事人员表,顺理成章地安排血肉相连的“本门近支”成员,代为处理订婚仪式相关事宜。

附:其乐融融的订婚宴现场

然后是“嫁娶帖”。

如果说“开号”文书是订婚仪式上意味深长的双方家庭成员集体亮相,那么“嫁娶帖”就是虽则男方主张但男女双方都必须遵守的,统筹即将到来的结婚仪式的“纲领性”文书。

古来“嫁娶帖”最常用,最简练,同时内容也最全的格式是:

一,上写“恭呈潭府”。

注:潭府系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称。

二,正文:

谨遵历书,敬请佳期。

某月某日,罄无不宜。

某某某相,女客须忌。

喜神某位,向之大吉。

注1:其中“相”即十二属相之意,该句说的是操办喜事用到女性时须忌讳的三个属相,系针对女方新人而言。

注2:其中“喜神”乃一吉神名称,凡嫁娶、冠带,新人向之大吉大利。举行婚礼时,包括新人盘头、婚车停靠均须照此办理。

三,下写:吉时某时。

另外一种格式的嫁娶帖

该项指的是新人下车的时辰,不宜提前也不宜拖后。其中“时”指的是“子丑寅卯……”等太阳时对应的十二个时辰。

以此文书为基准,则传统婚礼举行之日、之时、之运作、之用人都有了明确的界定,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变的有条不紊,配合默契……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形式的传统婚礼太过古老,掺杂着形同桎梏的封建迷信色彩,不值得尊崇。

按笔者的想法,人各有志,不必拘泥,但也不必对古人求全责备。

凡事总要有个由头,现代社会固然没人拿鸡毛当令箭,但以这种借以统一步调的方式,为子孙后代祈福,图个吉利总没错!

附:农村特色的中式婚礼

0 阅读:1

史海钩沉峥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