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辟谣印军方购买无人机,同日印度宣布: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

顾雍聊历史 2023-08-10 22:51:03

据7月26日环球网报导,网上流传“大疆因印度政府信用问题拒接印度国防部无人机采购特大订单”的传言,当日已被大疆公司正式辟了谣,称该传言内容“严重失实”,还特意强调大疆无人机“不会用于军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天,印度的国务部长官拉杰夫∙钱徳拉塞卡在被媒体问到对中国投资者的看法时明确表示,“印度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持开放态度。”并同时表态“不会向大疆采购军用设备”。

谣言的出现到双方辟谣间隔不到一周,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我国和印度双方对商业合作高度重视甚至还隐隐有些许默契的感觉,与社交媒体上对两国之间敌对关系的想象完全不同。

然而,这些事件的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有人将这些谣言与今年小米、OPPO、vivo等我国手机厂商收到的70亿人民币巨额罚单联系起来,再加上之前印度对外国企业尤其我国在印企业的一系列“暴打”新闻,由此引发民间对印度商业环境和商业信誉的质疑。

本文将就以上事件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印度庞大的市场潜力、营商环境,以及印度宣布对我国投资持开放态度背后的动因。争取用理性的态度来审视这些问题,做出全面客观的观点和分析。

印度庞大的市场潜力

2022年印度GDP达3.4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排在美中日德之后,增速6.7%,在世界前十国家里一枝独秀,照此发展,5年内将列全球第三,同在2022年印度取代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入口大国。

印度有巨大潜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识。庞大的人口、持续增长的经济和低端的消费结构,伴随所谓“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印度市场更是被寄予厚望。世界倾向于将印度看作“第二个中国”,期待印度走出另高增长曲线。

印度市场的潜力对我国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一带一路之后的对印投资热,覆盖了能源、科技通讯、运输等行业。

小米曾经连续十一个季度占领印度市场龙头,印度出货量甚至一度超越本国,占印度手机市场的30%。仅2020年一年出货4000万台。

比亚迪,14年进入印度市场之后,深耕印度市场,已经占据印度电动公交市场80%,七月更收到来自印度政府20亿人民币订单,为至今为止比亚迪海外市场最大订单。

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印度市场的另一面,“外资坟场”

一组来自印度官方数据显示,过去5年,至少2700家外资公司在印度关闭其业务并撤离,就是跑了,印度总共的外资公司也不到20000家,这里包括很多知名跨国企业,法国家乐福、美国福特等等。

2022年,小米被印方执法机构指控违法汇款给外国账户,印方扣押了小米集团在印度当地的500亿卢比银行存款,(约48亿元人民币)。舆论哗然。

印度政府的年度报告称,每年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数量,从2014年216家下降到2021年63家。

7月10日,富士康宣布退出一项与印度本土企业的合资计划,这项计划总价值近200亿美元,希望在印度本土建立28纳米的晶元体生产厂。

这就是印度的营商环境给世界的另一个印象,优质的市场潜力引来各国投资,进入印度之后又被政府的“杀猪盘”暴打。“外资坟场”名号由此而来。

各国纷纷对本国企业发出警告,要仔细衡量投资印度的市场风险。造成印度外资企业的大量撤离。

印度宣布:对我国投资持开放态度

印度政府其实也在努力的改善营商环境,只是效果不明显,不为大众所知。比如,2022年印度政府接连推出吸引和鼓励外资的政策,大大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审批门槛。

根据我国驻印大使馆“我国到印度投资通知”,只要外国公司股权不超过印度政府对不同行业外资股权最高限额,外资的项目可通过“自动批准制”获得批准,无需印度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一方面鼓励投资许以低门槛高回报,一方面收割外资企业,怎么看都有点诈骗团伙“杀猪盘”“请君入瓮”的意思。

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国家的“人格化”并不是理智的行为,作为世界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分析营商环境更不能情绪化,应该多角度看待问题。

四 现今世界跨国公司投资整体下降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2%。之前的2021年这数字是增长60%,今年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可见我国和印度之间的跨国投资遇冷不是单纯的中印经济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大背景下的缩影。

比如在美国华为受到打压,在欧洲的中国企业面临罢工,在非洲面临政治动荡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可能没有那么差,毕竟还是在法律框架之内,比起美国国会,欧洲工会,非洲军阀的“无法无天”可能还好那么一点点。

其实再看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的历程,也更能理解,这种发展中国家面对外资企业的磨合历程,应该报以理解态度,毕竟现在的世界及我国经济情况来看,印度如此巨量市场,谁放弃谁傻瓜。

总结

大疆紧急辟谣拒单谣言,印度政府快速反应来看,我们和印度都很担心中国对印度跨国投资受到不良影响。

印度有新兴的市场缺少优质企业填补空白,我国有大量优质成熟企业面对市场饱和需要对外扩展。

但是一方面今年世界跨国投资遇冷,另一方面跨国投资对印度来说还需要磨合,不成熟的政府行为造成大量印度营商环境的负面新闻。

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经济体想保持继续发展,都需要借对方的优势助力本国。这是大势所趋。

所以,请大家不要紧张,理性看待正在发展的中印关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顾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