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又一“怪象”发生,无论政府提倡啥,老百姓好像偏就不干啥?

顾雍聊历史 2023-07-30 08:52:01

现在的老百姓不像几十年前对政策百依百顺,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老百姓在面对提倡生育、多消费、晚退休、先就业后择业等提倡时常常表现消极,甚至出现“对着干”的情况。

但不积极履行提倡要求并不代表老百姓和上层处于对抗的状态,而是表现为老百姓对履行倡议消极冷漠的情绪态度。

为什么无论提倡什么老百姓都不干什么?其实问题不是都出在老百姓身上。

一: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老百姓为什么不积极响应倡议?其实一些倡议的具体内容他们根本不清楚。

想必六零后七零后小的时候都经历过公社时期,当时无论最高层有什么新政策,大队的书记和队长都能很快全部宣传到位。

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里,大部分的农村户口都转到城市户口,全国的城乡人口分布布局出现了很大的调整。

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出现了一个问题:负责通知政策的村干部无法及时对他们通知到位,导致大部分的人根本都不了解如今的政策。

但这也不是无解的问题,城市里的街道办和居委会应该行动起来,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到社区开展工作并展开讲座,传递上层的提倡。

还有相比于现今,过去的家家户户都会订购报纸,晚上七点准时观看新闻,及时了解上层最新的提倡。

现如今纸媒等传统媒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大部分的人了解新闻的方式主要在新媒体平台中。

新媒体平台推送新闻是以兴趣为导向,而不是过去传统媒体采取的将首要新闻放在最上方的做法。

这就导致人们通常只会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去关注其他新闻,导致提倡没有有效的传达到人民。

二:提倡不符合民众的利益

改革开放后40年间全国城乡发展巨大,可以说我们的整体社会形态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跨越。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最大的差别就是凡事都要花钱,干什么事情都有其内在需要的成本。

就比如面临着我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少子化问题。长期这样下去,社会将会缺乏活力,社会问题将会增多。

面临这样的困境,在2016年国家就已经开放了二胎,同时呼吁民众多生育早生育来应对未来的人口危机。

但只有少部分的老百姓响应了这项提倡,归根到底还是养育孩子不比过去的农业社会,需要大笔的资金来投入。

过去农村抚养孩子只需要管饭就可以了,现在的孩子要培养德智体美劳,还要耗费巨量资金来补习功课,实在是普通人难以承担。

鼓励人们生育归根到底还是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从而为未来新生儿父母们的养育减少压力。

只有负担小了,一系列出台的新政策符合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才能放心生育。

三:一些提倡脱离实际

上面的一些提倡看起来本意是好的,但是脱离了现今社会很多实际方面,造成了提倡和现实之间的脱节。

例如提倡现今的青年先就业再择业,先到工厂进行流水线的工作而不努力寻找待遇更好发展前景更高的职业。

其实本意是好的,立在鼓励青年先找到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再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稳定的工作。

但现如今整个社会就是慢一步则晚一大步,在青春最为关键的几年没有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未来很多年都未必会找到。

并且很多公司为了筛选人才都设置很多门槛,例如应届生、工作履历等。

如果刚毕业的学生真的去从事制造业相关的工作,首先这些行业就上升困难,并且还会影响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前景,实在是脱离实际了。

对于即将退休的人群,很多地方都在提倡延迟退休,这也是脱离实际的倡议。

首先他们工作到60岁左右,本身就身体机能严重下降,能否胜任工作都不好说。

其次现在就业市场歧视四十到五十的人群,五十的人群失业后很难在找到新工作。如果晚五年在退休,中间的必要生活成本由谁来支出?

四:总结

对于老百姓的提倡,上层不光要考虑自己的宏观布局,也要切身的考虑老百姓的实际情况。

只有做到了切身实地的为普罗大众着想,代表老百姓的利益,想必提倡的推行将会畅行无阻。

同时也要将提倡宣传到位,用老百姓能理解的方式来宣扬。否则就会遭到普通百姓的冷漠和消极对待。

0 阅读:0

顾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