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紫光‖艺术家的知音戏迷的挚友

戏曲圈那些事儿 2023-01-01 13:12:29

2022年12月15日晚,河南豫剧院三团在线上举办了“红旗飘飘七十年”交响演唱会,引发全国各地戏迷的广泛关注。虽然已经多年不做戏曲节目了,但出于对三团交响乐的偏爱,我对这场演唱会也进行了全程关注。在观看的过程中,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段段耳熟能详的唱腔,让我想起了许多过往的人和事,其中就包括一位特别的戏迷——张紫光。

广义上,喜欢看戏听戏、唱戏入迷的人都可以称为“戏迷”,而紫光属于超级戏迷,他不仅看戏、听戏、唱戏、评戏,还广泛收集戏曲资料,与很多戏曲名家素有往来。喜爱戏曲的他,尤其热衷于三团排演的现代戏,他收集了很多三团的演出海报、音视频资料;他熟悉三团的历史,了解团里几乎所有的艺术家,知名的、不太知名的,他们演出的剧目、唱段及唱腔风格,每每谈起,他都如数家珍。

对于建团七十周年这样的主题晚会,作为三团的一位忠实观众,我感觉,紫光一定会关注的。许久没有联系了,我把电话打了过去……没有人接听。随后紫光的妹妹回话过来,声音低沉地告诉我——她的哥哥已经不在了。

2022年1月1日凌晨,就在新年的第一天。

听到这消息,我有些恍惚,眼前又浮现出那个清瘦的身影……我担心自己无意中会触动紫光妹妹的悲伤,忙向她表达歉意。紫光妹妹说:“没有关系,我哥他是心梗,走得很突然。他的这个电话我一直没有注销,暂时先留着,是个念想……”

我说了让对方保重身体之类的话。放下电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那么痴迷戏曲、爱戏如命的人,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几年前。

紫光收藏的部分资料

那时,我刚开始主持广播戏曲节目,郑州百货大楼对面的河南人民剧院还未拆除,那一时期戏曲演出较为频繁,隔三差五就有大戏上演。为积累一手戏曲资料,也为了开阔视野、提升业务水平,但凡有戏曲演出,我便跑到剧院去看戏、录戏。

有一次演出结束,在剧院门口,我和几位戏迷相遇,大家相互寒暄着,这其中就有紫光。当得知我的身份,他很认真地说,我待会儿跟你说几句话。在从北二七路到新通桥的那段路上,紫光谈起了听我主持戏曲节目的感受,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自主持节目以来,我时常听到戏迷的褒奖,像紫光这样给我提意见和建议的听众并不多见。那次谈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明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学习。这些,对于一个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年轻主持人来说,是多么受用啊!

紫光是一个特别热情的人。记得有一次,听众来信点播某珍稀唱段,我遍查资料无果,就向紫光问询,他说自己有收藏,很快复制了唱段并亲自送到台里,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紫光的热情还表现在对老艺术家的无私帮助上,据我所知,他曾帮多位老艺术家义务整理资料,刻录光盘而分文不取。

紫光在演唱

曾几何时,在郑州的街道上,有这样一位瘦高个男子,冬天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羽绒服,夏天穿着一件有些微微发黄的白衬衣,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肩挎一个大号保温水壶,每当在跟人聊起戏曲时,他都透着一股自信,谈到兴奋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出纯真的光,这就是紫光。他游走于郑州的戏曲演出现场,很多艺术家收徒、演员拜师活动,主办方也会邀请他参与,戏迷吹拉弹唱活动的场所,时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与豫剧大师马金凤

与著名诗人王怀让

与河南坠子大师赵铮

与豫剧大师桑振君

早年,他用一个卡式录音机记录、收藏戏曲音频,后来又用DV拍摄,并且学会了视频剪辑。他录制了大量的戏曲影像,制作了不少戏曲伴奏,上传网络供戏迷观赏、学唱。无论是戏曲演员还是戏迷,说起紫光,大家都交口称赞,称他是“艺术家和戏迷的知音”。

熟悉紫光的戏迷都知道,他习惯在晚上看戏录戏之后,熬夜剪辑音视频。他孜孜不倦、不厌其烦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也为别人,而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健康。听说在去世前一天,他还在摆弄戏曲资料,不料夜晚就突发疾病去世了。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对于他身边的亲人来说是残酷的,对于熟悉他的朋友而言,也是猝不及防、难以接受的。

紫光一生籍籍无名。我在好友、戏曲编辑双坤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在紫光去世次日,几位戏友一起前往他家中吊唁的图片。朋友们以这种方式讣告天下,表达对他的追思。

韩玉生、汤玉英、李云、张艳萍等多位戏曲名家在朋友圈纷纷留言悼念。戏迷“空中马车”说,他是一个最纯粹的戏剧爱好者、追随者、传播者!河南豫剧院办公室副主任卢梅说,戏曲人少了一位知音,戏迷们失去了一个挚友。大家都在纷纷惋惜。河南豫剧院三团的许霞老师说,“一个执着于文艺宣传、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永远怀念他。”

网友戏之郎是紫光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中午还在联系,说年前聚聚,想不到竟成永别。“小生之帝”王素君老师一直把紫光当儿子一样看待,得知消息悲痛不已,“紫光是个好孩子,前两天还来家里,说又学了几段戏,让我听听。”

紫光曾经有用过几个网名,“小生山伯”是其中之一,在某视频平台,网名“小生山伯”的名下,至今还有紫光录制上传的数千段视频。戏里,演员票友沉浸其中,咿咿呀呀地唱着流水二八;戏外,当年为他们留下这珍贵瞬间的人却已离去……

紫光在电视节目现场

厚重的戏曲文化土壤,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的戏曲观众,而观众对戏曲的热爱,也反哺了戏曲,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正因为有像紫光这样热情的观众对戏曲的执着追随、自觉传播和无私奉献,河南戏曲之花才能不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绽放着……或许紫光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于他而言,有戏曲相伴的日子,就是幸福的!

今天,在紫光离去一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文/晓雪  图/栓保(网友) 编辑/程门立雪(网友)

0 阅读:3